尧母文化园中庆都书院内的文冠果树,来历不凡,相传曾经皇帝金口御封,尤为神奇。清乾隆四十九年(),时任望都县令沈寅重修尧母庙(即现在的尧母文化园内),见城外九龙河中飘来一棵不知名的小树,便命人打捞上来,栽在尧母庙西侧,即现在的庆都书院内。
(年日伪时期的尧母陵庙及书院)
清乾隆五十一年农历三月,乾隆皇帝拜谒尧母陵,游览焕然一新的尧母庙,见这棵树花开绚烂、生机勃勃,不禁随口赞道:“文冠当庭,金榜题名”。原来这是一棵文冠果树,因在冀中平原一带少见,故当地人不知何树。游遍全国的乾隆皇帝见多识广,一眼便能认出。虽然乾隆皇帝只是随口一说,但此树经过皇封,便与乾隆皇帝有了不解之缘,自然不同寻常。每到春试秋闱之际,周边的学子都会聚集到这棵文冠果树下祈福、许愿,以期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庆都书院)
清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于养心殿。这棵文冠果树,在尧母庙中长了十六年,一直枝繁叶茂,似乎也有感应,突然在那年说巧不巧地枯死了。
当年二月,时任望都县令赵锡蒲,在尧母庙西侧创建“康衢书院”,招收县内科举士子就读。过了三年,书院书声不歇,文风鼎盛;而这棵枯立的文冠果树,似应祥瑞,竟然枯木再春,花果盈枝。自此之后,望都科甲复续,人才辈出。
(书院文冠果花)
文冠果树在宋代叫做文冠花,按当时官制,以所穿官袍的颜色,对应晋阶的官级。官级越高,则服色越深。先穿白袍,次著绿袍,再披红袍,最后是寓意显贵的紫袍。文冠果的花色变化恰与之同,且果实外形与文官帽相似。因此,文冠果自古就有“文冠天下,一举得魁”“文官入院,高中状元”的美好寓意,承载了古人对登科及第的美好愿望,是文人心中的吉祥树,是学子梦中的状元树。
(书院大成殿前文冠果树)
而尧母庙中这棵经过皇封的文冠果树,枯立三年再次繁茂,可见生命力之顽强,或附有某种神奇的能力,更被学子们奉为“神树”顶礼膜拜。树上披红挂彩、树下祈福还愿成为沿袭至今的习俗。
(形似官帽的文冠果)
望都是“尧母故里,孕帝名邦”,乃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崇文尚学、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尧母庙是中华慈母的圣殿,庙中的文冠果树更是望都士人生生不息、向上求索的佐证,必会荫庇后世学子荣登金榜,前程锦绣。
“摸摸文冠树,成才必有路;闻闻文冠花,状元到我家:看看文冠果,登科必有我。”
每年参加中考高考的莘莘学子,考前不妨到尧母文化园领悟尧母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到院内的庆都书院缓解一下考前的压力,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到文昌阁、大成殿内礼敬先师,感恩父母恩师,感恩伟大的祖国,在文昌阁文冠果树前祈愿祈福,祈求正常发挥并取得好的成绩;在放榜考进了心仪的学校后,再来庆都书院穿上红彤彤的状元袍,美美地和文冠果树合影留念,放飞梦想,这必将成为您一生中最美好的印记。
原标题:《尧母园中求喜报,文冠树下做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