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松是望都县高岭镇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自学现代农业知识,用好先进农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努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谱写出属于一位农民的华丽篇章。
勤学苦练“泥腿子”变身“土专家”
年,30岁出头的黄晓松从同村乡亲手中承包了亩闲散耕地,从此开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起初,他和父辈那代人一样,用传统方法种植小麦和玉米,投入不少,苦也吃了不少,可期盼的增产增收却总是见不到。
看到依靠“老法子”很难过上好日子,黄晓松开始寻求转变。农闲时他努力“啃书本”,自学现代农业知识,遇到不明白的,就向农业专家求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打理的农田,转年小麦产量便增加了15%,每亩多卖了元。这更加坚定了黄晓松科学种田的信心和决心。年,他又承包了亩田地,除了种植传统农作物,还种上了蔬菜和水果。
连方成片“小农户”融入“大农业”
年5月,在黄晓松牵头下,集农业开发、土地流转、农作物种植、种植技术研究于一体的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
为了能让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黄晓松开辟了百亩试验田。试验田被分为七块,每年种下七种不同品种的种子。在同土壤、同水肥、同管理的条件下,让粮食作物进行产量“PK”。亩产排名前三的种子来年再“参赛”,剩余四种被替换。连续三年产量排名均靠前的种子,才会被合作社用来大规模种植。
渐渐地,黄晓松赢得越来越多乡亲们的信任。入股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家,合作社与村集体签订了托管合同,将土地集中、成方连片,由合作社提供种、收、售“一站式”服务,。
智能联网“会种田”升级“慧种田”
年,合作社搭建起涵盖农业气象监测、大田作物监测、农田精准施药、智慧农机等模块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平台,推进农业智能化管理运营。
通过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实现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风速、风向、雨量,以及土壤温、湿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大田作物监测系统,可以利用手机视频监控APP,远程监测作物种植区农作物长势。物联网和GPS监测系统,可将农业机械作业订单管理、实时监控、轨迹回放、面积统计、质量分析等一系列信息集成到决策管理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数字化。此外还有无人驾驶、精准施药、水肥一体化、精准收获等技术,极大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减少投入成本。
如今,合作社建有农产品种植基地0亩,全程托管土地0亩,社会化服务面积亩。年经营收入达到.1万元。合作社建立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社成员年收入平均达到元,大幅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得到群众广泛好评。黄晓松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合作社也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农业合作社。年,被评为首届“保定工匠”。
原标题:《黄晓松:“田埂工匠”一“网”情深,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