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年5月24日星期五限行4和9
美丽唐县主编:石振明
总编:宫保红
唐县人的乡愁字典
唐县地名的百科全书
唐县人的一个你踮着脚尖,看世界的地方?
《唐县地名文化》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查找家乡的起源、演变……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查找家乡的街道、田地……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查找家乡的名人、英才……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查找家乡的传说、故事……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查找家乡的风景、名胜……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查找家乡的文字、图片……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查找家乡的美食、特产……
经宗健先生授权,美丽唐县将陆续刊发《唐县地名文化》中部分文章,以飨大家。
川里镇所辖村落
川里镇所辖村落
(自然村45设14村委会)
42、川里[Chuānlǐ]
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人。商周时建村,因所在四面环山,中间地势平坦,得名川里庄,后简化为川里。北宋期间处宋辽边界,且为边境之要道,经济较为繁荣。新中国建立后,该村一直是区、公社、乡镇驻地,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村文化底蕴深厚,有两处古代遗址,村北遗址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呈条形分布,地表及断层中发现文化堆积,文化层包含有泥质灰陶、夹砂红陶等,纹饰多为绳纹及附加堆纹,有板瓦、罐残片等,为战汉时期。村南遗址地势西高东低,遗址暴露遗物不甚丰富,地表散落夹砂红陶残片和泥质红陶残片,纹饰有细绳纹和粗绳纹,有筒瓦、陶罐底、陶罐口沿等,为商周遗址。村南有滚滚唐河东流。涞曲高速公路从境域通过并设有川里互通站口。村中有保涞公路穿过,交通便利。道旁店铺林立,经贸十分活跃。川里薄烧饼为该地著名风味食品。
43、王尔峪[Wángěryǜ]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20.88平方千米。人口人。清雍正八年(年),王姓一家迁此立庄,因地处峪中,始名王家峪,后演变成王尔峪。村委会驻王尔峪,另有大寺上、上庄子、对子沟门、大滩、北沟、后涧子沟、岭根7个小自然村。
44、沙岭安[Shālǐngān]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5.5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5.30平方千米。人口人。俗称沙里安。清光绪二十六年(年)建村,因村北有一大岔岭且多砂石,得名沙岭安。村委会驻沙岭安,另有岭倒后、石屋沟2个小自然村。村有铁矿分布,曾一度开采。
45、西苇子[Xīwěizi]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北3.8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7.46平方千米。人口人。清嘉庆五年(年)建村,该地东、西两村沿山沟而建,沟中常年流水,沟旁遍长芦苇得名西苇子。村委会驻西苇子,另有夹尔安、大西沟门、石堂铺、大兰沟、石片、东苇子、张家台7个小自然村。
46、石北[Shíběi]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3.3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5.60平方千米。人口人。清末建村,当时该地有古碑一通,得名石碑村,后演变成石北村。原属川里村代管,年分出单独建村,村委会驻石北,另有涧子沟、茄子沟、石窑、涧子沟门4个小自然村。
47、北上庄[Běishàngzhuāng]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4.3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6.79平方千米。人口人。北宋咸平三年(年)建村,因地处河道上游高岗得名上庄,为避县内重名,年4月更名北上庄。村委会驻上庄,另有药草1个小自然村。
48、北下庄[Běixiàzhuāng]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4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5.30平方千米。人口人。明嘉靖十九年(年)建村,因地处河道下游得名下庄,为避县内重名,年4月更名北下庄。
49、民安庄[Mínānzhuāng]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3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4.61平方千米。人口人。明嘉靖十九年(年)建村,因地处偏僻,始名背角、柜角。清时,地方官吏从不到此村,居民安居乐业,故更名民安庄。唐河绕村而过,且水流落差大,新中国建立后,在该村利用唐河水落差建有民安庄水电站。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山坡地产有杂粮。保涞公路在村北穿隧道通过。
50、河西[Héxī]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1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3.20平方千米。人口人。唐贞元十六年(年)建村,因地处唐河西岸得名。
51、小南[Xiǎonán]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3.8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6.73平方千米。人口人。清光绪十六年(年)建村,所在地域狭窄,背靠南山,故名小南。村委会驻小南,另有界北、张家庄、御林沟门、杨家台4个小自然村。改革开放后,村中农民企业家王志等致富不忘家乡,纷纷捐款捐物,打造“京南新村”,整修河道,建设村民活动中心、住宅楼、公园、民俗大舞台等,其中大舞台有楹联一副:“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进村牌楼为草白玉材质,图纹雕刻精美,正中镌刻“小南村”地名,两侧分别镌刻“国泰、民安”,楹联曰:“小桥卧波波翻翠浪沃稻香十里,南溪北桥溪桥映辉佑昌盛万年”,藏头含“小南”2字,描绘着当地的美景,体现着浓浓的乡土文化。
5-51小南村民俗大舞台(宗健摄)
碑文石刻
小南村牌楼碑记
维公元二〇一三年,承蒙党的好政策,小南村惠风和畅,政通人和,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贤士闫少鹏感恩家乡,真情回报,慷慨捐资,谨塑牌楼一座。为感党恩,谢贤仁,赞功臣,彰显精神,传承美德,勉励后人。勒石纪之。
唐县川里镇人民政府立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六日
小南村建设功德单
今逢盛世,政通人和,弘扬善德,共建家园,吾村之美矣。行于途,途坦平顺;思其惠,惠其子孙;乐于美,美境心畅。懿行善举,慷慨解囊,忠慌进云,心系故乡。
山西志远建设集团总经理王志于二〇〇三年捐款建设了本村志远小学及老年活动中心,重建了村里的主干路。副总经理闫少鹏,村委会主任闫金彪,村委委员陈洪驰于二〇一二年捐款修建了村文化广场及进村公路。闫兰勋、陈洪喜、闫云田、闫同乐、臧国军、张占畅雕塑毛泽东像一尊。顺时应势,筑路建校,改造环境,校纳幼学,景内鲐背。
论其功,功在千秋,饮水思源,另人敬仰。铭其功,彰其德,立其志,扬其名,谢贤人,赞功臣,彰显精神,传承美德,勉励后人,刻碑铭记,载入史册。
小南村党支部、村委会立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村中人物
王志(—),又名王新哲,优秀农民企业家,现任山西省阳泉市志远建设集团董事长。实力雄厚,热心公益事业,为汶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万元,为四川茂县偏远山村捐资万元修建了12个甲级卫生所,捐巨资整治家乡村容村貌,扶危济困,建设美丽乡村。
52、下赤水[Xiàchìshǔi]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人。清康熙四十九年(年)建村,所在山沟,平时干涸,夏季雨后山洪急下,多带赤色泥沙,致水呈赤红色,得名赤水沟。村处下游,故名下赤水。村委会驻下赤水,另有段水、鹞子岭沟门、杨树湾3个小自然村。
53、古道口[Gǔdàokǒu]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1.3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5.92平方千米。人口人。商代建村,北宋咸平三年(年)在此建军事隘口,属倒马关所辖。此地古来为通往山西的大道,且是必经之路,故名古道口。村东南有商代遗址,地表较为平坦,呈不规则四边形,遗址地表暴露遗物不甚丰富,未见文化层,暴露遗物均为夹砂红陶,可辨器形有鬲等,纹饰有绳纹等。采集标本有鬲足,器物颈部、口沿等。
5-53古道口出土的宋代定瓷白釉刻菊花深腹碗(文保所提供)
54、路家寨[Lùjiāzhài]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8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5.50平方千米。人口人。清乾隆二十五年(年)建村,因此地山路狭窄而得名路窄,后演变成路寨、路家寨。村委会驻路家寨,另有西马王1个小自然村。
55、秦王[Qínwáng]
在川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7千米处。川里镇辖自然村。土地总面积9.26平方千米。人口人。唐初秦王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宋金刚起义时,曾在此安营扎寨,唐贞观十年(年)建村时,为纪念此历史事件而取名秦王村。村委会驻上秦王,另有下秦王、小北花、五间坨3个小自然村。下秦王村南有道教活动场所秦王庙。村中现存刘家大院,为清代古建筑,共有6个院落,建筑风格均为石木结构硬山布瓦坡顶,坐东朝西,分两进院,用砖墙隔开,共有正房10间,南北厢房16间,倒座10间。正房为面阔5间,进深1间,五架梁,前出廊;明间开板门,门上开格楞窗,次间开格楞窗(其中南院窗上雕刻鹿、鹤,较为精美),南北梢间檐柱向前推出至廊柱处;一进院东西厢房均为2层小楼,上层用来存放大枣,未设楼梯;后院东西厢房面阔2间,进深1间;倒座面阔5间,进深1间,明间开格楞窗,南北次间开板门,南侧梢间为进出院落的通道。刘家大院为刘腾丰、刘腾蛟、刘华峰兄弟7人所有,共有7处,因一处被毁,现仍有6处,其院落布局基本相同,现状保存较好,年评定为省级传统古村落。
5-55秦王村民俗活动(张庆学摄)
该村文化遗产丰富,一些文化活动依然保留着历史的印痕,主要有:
秦王破阵舞:此舞乃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亲制,下诏魏征等臣编撰歌词,吕才等臣协律度曲。主要歌颂秦王平叛刘武周,天下一统,大唐基业奠定的故事。此舞有3种变化,每变为4阵,共计12阵,与歌节相对应;队分两列,交错屈伸,首尾回应,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当年在玄武门外演绎,大鼓擂动,震摄百里,气壮山河,尤为壮观。因为“秦王破阵舞”乃唐时皇家歌舞,早已失传多年,据七旬老人刘海成说,其父言讲,年轻时曾演练过“秦王破阵舞”,这充分说明,秦王这个小山村与唐王李世民有着深厚的渊源。至今流传《秦王破阵乐》歌词3首: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波,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烧銮驾:此文化活动较为复杂,除精心制作道具外,有多道程序。
1、銮驾的制作:銮驾长12尺,宽6尺,高9尺。有4人抬、8人抬。銮驾就是一种用木棍、高粱秸、纸人、面塑人、纸灯等裱糊的金銮殿。銮驾分3层,第一层为所许愿神灵为主体,面塑人头、服装,端坐殿中。左右有金童玉女,前门外有狮子一对,后门有仙鹤一对,4角灯笼纸花。第二层为八仙,4面外立八仙纸人,一般为中八仙(玉皇殿立上八仙)人。4角灯笼纸花重吊。第三层为4角庭阁,一般没有人物,4门开放(有的为最高教主),再上为楼顶,金壁辉煌。
2、王爷轿:打道王爷,长9尺,宽3尺,单间一层,中塑打道开路王爷神像,手拿钢鞭。二人抬,轿杆细长,有弹性,便于跳轿子盘驾。
3、仪仗用品:鞭炮、大鼓、锣、笙等乐器,旌旗3面,红黄蓝(牙旗)领4面令旗,后蓝旗官领王爷轿,两边有长刀1对,再后为杏黄令旗官,后为銮驾护卫队,黄令旗若干(4、6、12)前有灯笼一对、长枪一对、斧一对、长戟一对、金锺(金瓜)一对、伞旌1个,团扇一对,架两旁黄令字旗4对,后卫2人执双剑,有的第二銮驾相连,不设后卫。
烧驾程序:制驾—开光—列队(鼓乐队、仪仗队)—令旗官发令—奏乐—蓝旗官领轿—盘驾—起驾—中途歇驾—盘驾—再起驾—王爷轿(在王爷庙前拜庙)—再回头领銮驾到烧驾地—盘驾—落驾—并驾—摆供品—念完帖—烧驾—烧余头—拜神。
开光:先生用脸盆、毛巾、木梳为神像洗梳、清脸,然后用鸡蛋清为神像点眉眼,点后放下门帘。
盘驾:蓝旗官在乐曲中领王爷轿翩翩起舞,跳跃行走,绕銮驾正转3圈,逆转3圈。
奏乐:乐曲从《朝天子》起,共3曲,起架,大驾起动。
歇驾:大驾中途休息,蓝旗官领轿盘驾。
拜庙:王爷轿行到王爷庙前,先去庙前拜庙。
落驾:銮驾到烧驾地落地放好,前门对山顶所对神庙。
拜神:参与烧驾3人,绕烧驾后的余火正转3圈,逆转3圈。
巫舞:在当地俗称“跳大神”,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原始舞蹈。舞者或多或少都可,但必须是偶数。舞者手执带有铃铛的手鼓击打节奏,扭动身躯,互相穿插走“8”字。边跳边唱,唱词都是舞者自编,无非是歌颂神灵,善恶有报之类的内容。
村中人物
刘鸿臣(—),历任晋察冀军区副指导员、64军师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炮兵团政委、第一机械化师坦克团政委、师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干部部长、64军副政委、沈阳军区白城守备区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正军职研究室主任。抗日战争时晋察冀军区授予刘鸿臣“模范班长”称号,并用其名字授予42团三连八班为“刘鸿臣班”荣誉称号。著有两部回忆录—《抗日战争时期的“刘鸿臣班”》《在战斗连队锻炼成长》。
刘善祥(—),历任宣化县财政科长、张家口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建设毛泽东思想展览馆副总指挥、宣化化肥厂厂长、地区行署副专员兼经委主任、张家口市委书记、唐山市委书记、河北省委常委、省纪检委书记。
刘连凯(—),刘鸿臣之子,部队转业干部,历任辽宁省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辽宁省监察厅副厅长、辽宁省纪委、省监察厅正厅级纪检监察专员。现为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主编有《农村基层工作政策法规问答》《纪检监察案件处理相关问题解答》。
刘洪军(—)历任望都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唐县人委和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唐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常务副县长、县政协主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主编有《唐县地名资料汇编》。
《唐县地名文化》
“全面展示唐县文化而又原汁原味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地名文化著作”
该书以地名为平台,展示唐县的古今文化,重点记述本地域历史沿革、村落形成、名胜古迹、出土文物、传说故事、文化事件、文化人物、著述成就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