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建于晚清列强殖民之际,白山黑水始迎“千古未有之变局”,五千里沿线,人群流徙,文明竞逐,风景迭变。
——中东铁路公园前言
”中东铁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这段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全长公里的铁路横跨东北三省。
作为铁路主线,黑龙江处于中心位置,在整个中东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俄罗斯遗留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区,所以我将此次之行的路线聚焦于黑龙江。
哈尔滨老江桥
沟通欧亚文明、叠架时空经纬、藏放百年物景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到了哈尔滨,在此地,我得到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我发现了东西文明的交界点。”
是啊,哈尔滨,因中东铁路总埠之地位,迅速成为“绾欧亚交通之枢纽、局华洋商埠之重心”的国际大都市,华洋杂处,东西交融;城市风格,鲜见国中,蜚声世界,往来者众。
哈尔滨松花江江桥,是中东铁路第一长桥,年5月17日开工,年10月2日建成,大桥全长.20米,共19孔,它是中国铁路最早建成的超千米特大桥梁,堪称近代中国桥梁史代表作之一。年4月17日停止使用,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由哈尔滨市政府建为中东铁路公园。
站在中东铁路第一座跨江桥梁——滨州线哈尔滨松花江大桥上,抚摸着整修一新的百年老江桥,看湍流不息的哈尔滨母亲河松花江的江水从脚下流过,看飞速疾驰的高铁从新桥上穿梭畅行,仿佛也看见了千载文脉流动不息。
哈尔滨中东铁路公园
百年之前,这座桥撑起了哈尔滨的历史,百年之后,这座桥变成了城市发展的见证。
在某个明媚的秋日,我驾车踏上旅途,感受黑龙江因中东铁路作为一条脉搏而迸发出的无限精彩,品味沧桑建筑背后的俄韵风情。
一座昂昂溪百年建筑群
与绿皮火车相伴,听着车轮与轨道的碰撞,一路风景如画,我在记忆的长河中搜寻,第一个蹦出来的地名就是名字顶好听的——昂昂溪火车站。
昂昂溪国际旅客候车室
抵达坐落于齐齐哈尔市的昂昂溪火车站,走过木质的天桥,不远处便看到了这座粉嫩嫩的原昂昂溪火车站。在蔚蓝的天空下,粉、白、绿相映成趣,格外优雅清新。怪不得有人给这座车站扣上了“中东铁路最美火车站”的称号。
昂昂溪国际旅客候车室
这座百年车站通过自己的一砖一瓦向每位慕名而来的远客讲述着中东铁路的百年历史,也让画家和摄影家们找到了梦中的向往。
昂昂溪铁路俱乐部
和当地居民打听之后很快就了解了昂昂溪的整体构造,原来中东铁路将昂昂溪分成南北两个部分,道南是昂昂溪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主城区,道北则是由俄罗斯铁路俱乐部、俄式火车站、俄罗斯民居等俄式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充满异域风情的罗西亚大街就位于昂昂溪道北俄罗斯小镇的中轴线上。
罗西亚大街上的民宅
漫步在罗西亚大街,鲜明的颜色让这里充满迷人的气息。初次来到这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这里的建筑有近百年历史留下的痕迹,但是你不能否认,在大多数旅途上,太多的现代气息,这种给人历史沧桑的风情似乎变得格外宝贵。
当地人告诉我,年修建中东铁路的时候,俄罗斯人聚居在此,于是那些极具特色的民居、店铺、教堂、俱乐部便一栋接一栋地被建造起来,原本荒无人烟的小村一下子洋气四溢起来,现在看到这些建筑还能想象到当时的繁荣景象。
罗西亚大街上的民宅
古老的建筑上如今都挂上了文物保护的牌子,道路两旁静静矗立着青翠的大树,一切都是那么静谧,行走在这条悠然的小街偶尔竟会产生某种错觉,仿佛自己来到了欧洲的某个异国他乡,活泼的颜色给生活也增添了快乐的气息。
来到这里你总会忍不住按动快门,记录特色建筑,还有那种惬意生活的氛围。
一面坡一条时空隧道
哈尔滨向东公里处的尚志市,有一座叫一面坡的小镇。镇上不过两万多人口,而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生活在栋俄式老建筑群间,生活在上世纪时光隧道的出口。
尚志市一面坡火车站艺术雕塑
和昂昂溪相比,一面坡的整体繁华程度似乎更上一层,这个历经沧桑的小镇在静好的时光中深邃幽然,悄悄讲述着中东铁路那段过往岁月。
当年,俄罗斯将铁路、建筑、酿酒等技术带入一面坡,给人口稀少的小镇带来了西方文明。纵然时光流逝,当年的繁华不在,但是还是有很多火车迷和建筑爱好者会慕名来到这里。
医院
一面坡是当年中东铁路东部线高级员工的休闲疗养之地。据说当年,还专门开设了一条由哈尔滨至一面坡的高级旅游列车,称“列车旅馆”,列车上设有观光平台、包厢、会议室、阅览室,功能俱全。
漫步到天桥路20号,就会看到一座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这里就是当年的中东铁路俱乐部兼疗养院,现在是医院。
医院的内部风貌
步入这座俄式建筑,古色古香的楼梯、窗户都显露着时光的痕迹,就像亲自走入一部电视剧中的场景,宽敞明亮的设计给人一种雍容、典雅的感觉。
听这里的人介绍,这座建筑采用了“横三段、竖五段”的构图方法,以“爱奥尼柱”为中心,讲究对称,山花与浮雕丰富。来到这里我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它的超凡脱俗。也许在很久之前的无数个夜晚,这里夜夜笙歌,俄罗斯的贵族在这里大开舞会,庆祝铁路的搭成。
医院大厅吊灯
二楼大厅上挂着的吊灯十分别致,很具有俄式风格。百年间,这里就像时光定格一般,没有太大变化,当初的疗医院,当时的俄罗斯人如今消失不见,而这座套娃小镇上却依旧处处都流淌着俄罗斯人的印记。
尚志市一面坡的大白楼
大白楼应该算一面坡最有特色的俄式建筑了。这座年由俄国人修建的俄式建筑,当时是俄国铁路员工公寓。
年日军侵占一面坡,大白楼由日军部队占用。抗战胜利后,解放军进驻一面坡,并在此楼办公。抗美援朝时,医院住院部。此后又成为八一一四零部队所在地。如今这里成了哈飞实业一面坡漂流娱乐园。用途不断辗转,这座经历近百年风吹雨雪侵蚀的大楼如今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采。
清凉的风吹着波光粼粼的蚂蚁河,这座河边小镇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条件。相信经过维护建设和宣传推广,这里一定会吸引更多游人,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小镇。
横道河子中东铁路魂之所在
几年前,电影《智取威虎山》让离牡丹江不远的是铁路小镇横道河子出名了一次。其实,早在一百年前,这座小镇的名字就已传到了欧洲。
横道河子火车站
它是一个火车拉来的神奇小俄罗斯,它是东三省唯一的历史文化古镇,它是俄式风情犹存的百年小镇,它有中东铁路最经典的机务段,美国国家地理曾拿它作封面,《红楼梦》、《萧红》等热门影视在这里取景,世界最大的东北虎培育基地也在这里,中国最迷人、最文艺的十个火车站之一,美得像西洋画一样不真实。
俯瞰横道河子这座小镇
围在山间的小镇整齐别致,无论远眺还是近望都景色满满。这里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超乎想象的整洁、优雅。
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小镇”之称的横道河子给每位来此的游客都创造了超出预期的惊喜。一张张在这里拍下的照片都如名家的油画一般,浓墨重彩、魅力无穷。特别到了秋天,五花山色的这里更是美不胜收。
横道河子俄式建筑群中的小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横道河子是将俄罗斯风情与东北特色结合最好的旅游小镇,在袅袅炊烟飘过的街道上漫步,蓝天白云下是点缀着绿与白的黄色砖房。笔直的街道上空气清新,烟火温馨,保存完好的俄罗斯小房子里生活着幸福的人们,百年小街魅力不减当年。
横道河子独具特色的俄式老建筑
座落于山脚下的圣母进堂教堂特色鲜明,据说当年这里既是教堂又做过学校,有中国和俄国的孩子在这里读书。教堂全部由木质构成,和周围的山林浑然一体,金色的圆顶闪闪锃亮,美得超凡脱俗。
建筑材料全部采自横道河子镇七里地村纯粹的上等红松,利用卡、嵌、镶、雕等工艺进行建造,由于红松耐腐蚀,不变形,才使得圣母进堂教堂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剥蚀,但却依然面貌如初。
横道河子圣母进堂教堂
远远望去,机车库犹如一把打开的折扇,又如一只手风琴,轻轻弹奏着百年的机车历史,发出美妙动听的历史音符。
离车库30米远的调转机车盘分头向扇形车库通去,共有十五个车库门,每一个库门为一个单位,各个车库门为拱圆形,造形美观,砖墙铁瓦,建筑风格独特。
远望中东铁路机车库
横道河子机车库是中东铁路东起绥芬河,西至满州里的中心站,是通向哈尔滨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尤为突出。年停止使用,如今这里成了蔚为壮观的机车博物馆,那些详细的历史资料为你呈现出一个更为完整立体的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机车库外貌
百年岁月转瞬即逝,而那些如零落星辰的俄罗斯建筑散落在中东铁路的沿线小镇,如今它们成了一个个中东铁路老建筑群,给黑龙江增添了更浓的“老”味道。
从铁路兴建到建国初期再到改革开放,铁路连通睦邻友谊,通衢中俄经贸文化,从枢纽站到中心城,因路而兴的黑龙江必将因路而盛。对接“一带一路”,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
有句话说得好——中东铁路故道旁,飞驰中国梦想。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