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平原,京津冀都市圈,西枕巍巍太行,东望万里平川。这里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有着千年古县之美誉。近年来,孙式太极拳、望都新颖调、东关细乐会,先后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孙式太极拳
灿烂的尧母文化,孕育了望都一代代享誉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清末民初,一代武林宗师孙禄堂就是其中的一位。
中间为孙禄堂
孙禄堂祖籍望都县东任疃村。他一生光明磊落,武德高尚,多年研究武术,学识广博。孙禄堂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创立了自成一家的孙式太极拳,贡献卓越。
在中华民国时期,他曾挫败俄国大力士,打败日本武士坂垣一雄,威震海内外,被武术界誉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他先后写了《八卦掌学》、《形意拳学》、《太极拳学》及《八卦剑学》等专著,被誉为武学经典。书中对武法,技艺,拳理作了精湛的阐释,至今仍是研究中华武术的宝贵经典。
农闲季节,新家村村民在学习孙式太极拳
孙禄堂先生一生以教拳为业,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弟子众多。孙式太极拳独有的无常形、无常势,刚柔相济的拳法享誉世界武坛。孙式太极拳的流动就是一幅生命的长卷,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它的舒缓体现出它对万物的包容。
孙式太极拳百年来经久不衰,不断发展,在望都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已经遍地开花。望都全县各个村庄、机关厂矿都有孙式太极拳习练者,人数多达余人,习练孙式太极拳已经成为望都的一大靓丽风景。
年6月8日年望都“凯旋城杯”孙式太极拳表演赛上,群众表演孙式太极拳
望都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栾新春,是孙式太极拳的第三代传人,也是望都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栾新春在习练孙式太极拳
为弘扬孙氏武学精神,保护“孙式太极拳”,扩大“孙式太极拳”的影响,在年5月19日,望都成功举办了首届“孙氏武学交流会”。
望都县首届孙氏武学交流会上,孙式太极拳大师在表演
望都群众在表演孙式太极拳
如今,望都县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孙式太极拳保护机制,我们将把孙式太极拳发扬光大。
望都新颖调
望都儿女们在尧母文化淋浴下,世代星火相传、继承与发展着传统文化。民间艺人创作的地方剧种“望都新颖调”,就是一门极具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在望都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望都新颖调”已成为了我国独一无二的剧种。
年,许庄村新颖调老艺人李金生(年--年)在传唱《西游记》
据考证,年的秋天,望都县许庄村来了一位肃宁县姓吴的货郎,挑着担子叫卖针线等物品。本村的艺人马洛新听到这个货郎叫唱的曲调很好听,就向他学唱,而且还向货郎学会了几出《西游记》折子戏。这年冬天,马洛新召集了几十名弟子,建立了一个戏班。戏班演出的剧目音乐和唱腔,是用他向货郎学唱的曲调,再加上他走南闯北听到的一些民间戏曲小调编排设计的。他先是编排了几出《西游记》的折子戏在村里演出,很受乡亲们喜欢,戏班也日益红火。当时,人们将戏班演出的《西游记》剧种,称为“西游调”。后来,人们把这一新剧种改称为“新颖调”。
新颖调《戏八戒》
新颖调的剧目大多是以《西游记》为主的神话戏。它的唱腔板式有二六扳、慢板、紧板、散板,还有仙腔、托腔等。伴奏乐器有板胡、四胡、笛子、笙、二胡、琵琶、板鼓、锣、镲等;新颖调念白是望都土语,因为望都土语不便于传播,后来念白逐渐转为掺杂望都土语语音的京白。
新颖调《尧母庆寿》
新颖调具有浓郁的乡土和生活气息,自产生以来很受人们的喜爱。建国后,望都县文化馆多次对新颖调发掘整理,演出了以《戏八戒》为代表的一系列剧目,多次参加各类重大文艺演出活动。
张春红在新加坡演出新颖调精品剧目《戏八戒》
年2月3日,张春红在河北省歌舞剧院为县文化馆介绍新颖调演出资料
望都新颖调作为地方张春红稀有剧种已被收入《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年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播出的介绍望都新颖调专题节目
年6月被列为保定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张春红演出的望都新颖调精品节目《戏八戒》资料片
望都新颖调《尧母庆寿》
东关细乐会
尧帝庙位于望都县东关村,庙前的两棵苍松,人称“铜铁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依托尧帝庙宇,望都县积淀了悠久的文化资源,东关细乐会就是历史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细乐会合影
相传,多年前,东关细乐会去唐县的清虚山赶庙会。细乐会的两把云锣,是细乐会的宝贝。这两把云锣,比其它乐队的音高一个调,是经一个老和尚特意打造调制的,云锣敲起来,声音能传出二里地,远远的压过其它乐队的声音。
云锣
当时,多路的神仙都觊觎这两把云锣,为了防止意外,细乐会前去清虚山赶庙会,请了彤霞村和下书村的两队武把子护卫着云锣,防止别人抢了去。
当天,他们细乐会一行人路过唐县的城门楼,被其它细乐会的队伍挤在了门楼下,前进不了,后退不能。这时,队长指挥三十多人的乐队奏响了乐曲。两把云锣齐奏,一个十二岁的少年骑在父亲的肩上吹起了唢呐,乐队的两把海锥朝向洞外吹响。乐队的声音震得城门洞的墙顶往下掉土,吓得前面的细乐会同行赶紧的给他们闪出了一条前行的通道。铜铁柏下,如今的老艺人们聊起细乐会的故事,脸上充满了自豪。
铜铁柏下的细乐会老艺人们
东关细乐会演奏和保留的乐曲承载了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信息。是我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典范。东关细乐会演奏的乐曲调式新颖,曲调优美,老百姓喜闻乐见,在顺平、唐县、望都一带享有盛名。
细乐会百年会旗
望都县文化馆王振庄,从80年代初就致力于东关细乐会的研究工作。30多年来,经他研究保存的绝版东关细乐会乐谱,共有21首乐曲,具有重大的文化研究价值。
乐队排练中
随着时代的变迁,伴随现代音乐传播形式的发展,东关细乐会陷入了困境。在县政协的资助下,文化馆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成立了东关细乐会演奏乐队,摄制了乐队的演奏图像资料。
细乐会乐器--海锥
年,东关细乐会被保定市政府批准为“保定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冀中连片民族民间音乐。年3月30日,东关细乐会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细乐会乐器-四胡
如今,东关细乐会这古老的艺术又焕发了青春。
(部分照片为陈卫红、吕立军、李君华等摄制)
图文/王振庄
特别感谢文化望都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呀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