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医学很早就有对肥胖的认识,《黄帝内经》认为肥胖与体质、饮食、劳逸失度、情志失调有关。《素问·通评虚实论》提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奇病论》也曾说过:“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痰饮,《石室秘录》曰:“肥人多痰。”痰饮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主布津液,若肺失宣降,水津不能通调输布,则停聚而成痰饮;脾主运化水液,若脾脏受病,或脾气本虚,运化不力,亦可使水湿停聚而为痰饮;肾主蒸化水液,肾阳不足,则蒸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痰饮既成,痰浊阻塞,充斥肢体,因痰生病,导致气机壅滞,脾不运化,故形体壅肿而显似肥胖。 水湿,湿有内湿外湿之分。外湿为六淫之一。内湿多因食高粱厚味,酒酪肥甘。内外之湿都可影响体内水谷津微的输布,形成肥胖。水、饮、痰皆为湿邪,亦有轻、中、重、质的不同。稠粘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三者停积,可引起水液停积而发肥胖。水潴留性肥胖病常由此形成。
长按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zx.com/wdxw/gaishu/1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