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葫芦遇上“庆都”会怎么样?
关于葫芦葫芦起源的几种说法
甲骨文与《诗经》的叙述
现代植物学把各种“葫芦”都归属于葫芦科。而在中国古代葫芦有众多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当中。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这种类型的文字,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它也是“葫芦”,除甲骨文这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名称外,葫芦在中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前二字在古代大约是相通的。
《说文解字》、《世说新语》与孔子的叙述
“葫芦”这个名称,从《说文解字》中两字互训这点中可以看出。瓠字从瓜,说明古人把它看作瓜的一种;另外,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匏瓜”,也是很好的说明。后来这些名称在流传中,逐渐出现壶卢这个双音的名称。这个名称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当时的学者提到东吴有“长柄壶卢”。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在江南还出现一个发音与壶卢相近的名字,那就是“瓠楼”(音娄)。“瓠楼”的出现,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测。胡芦和葫芦这两个名称显然是从这里衍生而来。到了唐朝,“葫芦”这一名称开始流行起来。宋代以后,由于葫芦品种繁衍,名称也变得更多了。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叙述
关于“葫芦”的称谓,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出现了七种名称: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之所以出现众多名称,主要因为古人把葫芦按其性质和用途与形状大小的不同而分类或由古人用字同音假借造成的。
为什么“葫芦”名称众说纷纭
一是因为葫芦有很多品种,这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如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他的意思是瓠、匏、壶是三种葫芦的名称,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外形上。瓠即现在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但古人的分类并不统一,李时珍解释匏、壶的含义,正好与陆佃相反,即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崔豹在《古今注》中则认为瓠、匏、壶卢、瓢等都不是种与种的区别,而是种属之别。他认为“瓠”是一切葫芦的总称,而匏、壶卢、瓢、悬瓠都是瓠,只是外形有差别罢了。
二是古人认为葫芦的性质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称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其质来说,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甘瓠”;苦者曰“匏”,又曰“苦匏”《毛诗陆疏广要》。至于“茶酒瓠”、“药壶卢”,皆因用途而名之《本草纲目》。
三是由于古人用字同音假造成的。葫芦不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中国栽培葫芦也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诗经》之后,记载葫芦的文献就更多了。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在这些书里,有的写葫芦的种植方法,有的写葫芦的食用、药用及日常器用的价值,有的是歌咏葫芦的诗文,还有大批有关葫芦的神话传说故事。
关于尧母尧母--华夏最伟大的女性
河北保定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先民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望都县在古时候属于唐地,即唐尧的封地,尧母庆都生于斯葬于斯,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女性,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尧母就是尧帝的母亲,名庆都,属古代的陈锋氏族,所以又有人称陈锋氏庆都。大约生活在距今年至年的原始社会末期。她是五帝之一的喾的第三位妃子。(也有书籍称第二位妃子)。喾又称帝喾,是赤龙族的首领。他有4位妃子,第一位叫姜原,姜原生稷,是周的祖先;第二位叫简狄,简狄生商,是商的祖先;第三位是庆都,庆都生尧;第四位叫常仪,属东夷族,常仪生挚,挚继喾帝位。四位妃子分别属于各个不同的民族部落。
庆都所属的陈锋氏族,生活在今天的望都一带。这个氏族善于治渔,也善于制陶。而帝喾的赤龙族是从陕西、山西逐渐东迁过来的,善于打猎,后来逐渐适应了农耕。喾和庆都的结合促使两大氏族部落联合起来,成为华夏民族势力最大的部落。喾的部落首领地位更加巩固。庆都生育了儿子尧,尧长大后成为新的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著名的帝君。庆都相夫教子,为民族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葫芦与尧母文化的融合逐渐适应了农耕的望都人,在继承了尧母优秀的母教文化、孝文化、济世文化的同时,也在孜孜不倦的发掘新的文化精髓。由于适应了农耕,勤劳善良的望都人发现了葫芦的价值,并且为之不断摸索前进。
在尧母文化的不断滋养之下,葫芦文化渐渐的显现出来。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梁”,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在台湾的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比较会发财、富有。在人们的观念中,葫芦给人们带来福禄,葫芦文化也是佛教的一部分,葫芦用来做容器,盛水、盛酒、做鼻烟壶、并可食用。葫芦给制陶业、画家、诗人、音乐家和雕刻带来了启发。葫芦被用在在传统的婚礼合婚仪式上表示美满。葫芦可以做虫具、花瓶、家庭摆设和宝物。
做葫芦工艺品的人都知道葫芦有“龙头”才是完整的,因为龙头连着天,据传说,如果你要是想和老天勾搭勾搭,没它还真不行,其实也就是取了吉祥的寓意;而大多数手捻葫芦都在龙头的部位绑了红绳,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古人对于葫芦有个非常好的寓意,就是“福禄”,在龙头(就是葫芦连接部分的枝,酷似龙头)缠上红线,也是因为好寓意,寓意着“鸿运当头”,另外一个关键原因,玩儿过手捻葫芦的迷友一定知道,就是龙头很容易断,不小心就断了,所以缠上红绳,起到保护的作用。文玩顾名思义就是在手把玩,适合在手中把玩的葫芦。手捻葫芦越小越好,手捻葫芦是一个稀有品种,8厘米以下称为手捻葫芦,玩的就是小巧玲珑,一般手捻葫芦高度在4-6厘米,精品手捻葫芦为:3-5厘米。手捻葫芦即把手把件的一种,即可以活动手指和手掌上的神经,肌肉。起到按摩穴位,达到健身养生的功效。手捻葫芦为植物的果实,手捻葫芦其自然造型之美吸引着很多朋友。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里的手捻葫芦会变得润滑,光亮。手捻葫芦的古典美,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望都县葫芦旅游园根据望都县深厚的尧母母教文化、孝文化、济世文化,以及望都人对葫芦文化的传承,望都县电子商务中心大力打造葫芦旅游园,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可以大力弘扬我们本土的尧母文化和葫芦文化。
葫芦旅游园基地坐落在小李家村村南九龙河畔,占地20亩,主营葫芦原材料、葫芦工艺品、葫芦制品三个大类17余个品种。前期规划设计完毕,团队分工也已经完毕,目前正在整地,种子到位后就可以进行栽种!
前段时间,孙副刚总经理带领员工去山东、天津等地多次考察参观葫芦基地,学习并了解葫芦的种植管理情况,为我们的葫芦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意见,为以后葫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品葫芦尧母文化
尧母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最伟大的女性流传下来的母教文化、孝文化、济世文化的结合体。尧登上帝位之所以能够勤于政务,体恤百姓,都是因为尧母的身体力行的教导,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的话,那么尧母应该算是尧最好的启蒙老师。
尧母不仅教育了尧,使尧能够勤于政事,更重要的是尧母还推动了民族文明的进步,她是做衣服的高手。庆都是制衣能手,尧提倡穿衣,把裸体视为不法,这对民族文化的提高是有巨大贡献的。尧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不仅能用树叶、树皮、兽皮做衣服,而且能用葛编制成衣。尧母是做衣服的巧手,她为儿子做的庆典祭祀时穿的礼服,劳动时穿的葛衣无不受到人们的称赞。尧母把做衣服的方法教给妇女们,使衣服能够普及到一般百姓之中。穿衣服的多了,裸体的人少了,于是尧才能够颁布法令,禁止裸体在街上行走。这对促进民族文明,促使社会进步有不小的作用。
不仅如此,民间流传尧母庆都还懂得医术,常常在病人危急的时刻出现为病人治病。尧母还亲自上山采药防治瘟病传染病的流行。因此望都人为了歌颂尧母的功德,特地重修了尧母陵。
葫芦的谐音是“福禄”,所以说大家应该都知道葫芦是一件寓意着吉祥如意的摆件。古书上有很多葫芦的记载。“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愿意。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到现在;如写成“壶卢”,反而让人莫明其妙了。
说道葫芦文化,也许大家可以想到的东西就很多了,比如说小时候看到的动画片《葫芦娃》,七个葫芦娃都是正义的化身。相信人们也是对葫芦有着一种美好的情节,才会在动画片中有这样的体现
赏葫芦尧母艺术
目前葫芦的加工工艺要有彩绘葫芦、雕刻葫芦、烙画葫芦、砑花葫芦、勒扎葫芦、打结葫芦、嵌丝葫芦、范制葫芦、本长葫芦等这几种,葫芦目前的用途主要是食用、药用、乐器制作、日常用具制作等。
如果您觉得上面的内容不错,相信下面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比较好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