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各位亲,河北望都做为尧母故里、千年古县、辣椒之乡,千百年来,无论是城镇、村庄还是街巷、河边,都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ta们植根于深厚肥沃的地方文化土壤,组成了望都全域旅游的文化脉络。
从即日起,“善美望都”平台开办“望都故事?全域旅游”专栏,带您一边听着望都传说故事,一边尽享望都全域旅游。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住的望都城是怎么来的吗?是不是望都城打开始就在这儿呢?如果小编说“不是”的话,你是不是急着要问:是从哪儿搬来的?什么时候搬来的?为啥搬啊?
别急别急,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第1篇 望都城的来历
咱望都城原先真的没在这儿。那在哪儿呢?说起来话可长了。得从尧母那时候说起。
最早的望都城:中国历史第一座城?
那时候尧15岁封为唐侯以后,在顺平县的尧山(也叫伊祁山)上住,尧帝的母亲陈锋氏庆都是位非常有智慧的母亲,为了不打扰尧工作,就搬到了尧山南边十来里地的都山上住。
尧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常常登上尧山的山顶,眺望母亲住的都山。后来历史典籍中说的“登尧山望都山”就是这么来的。
可是山里的强盗经常下山来杀人抢东西,为了让母亲和都山上的百姓住的安全些,尧就在尧山下面的平原上选了一块地方(现在唐县固城村),用土在四面筑起高大的围墙,为了方便出入,留了城门,让尧母和乡亲们搬到里面住。并用尧母的名字给这个城命名为“庆都城”。
有人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城,也是中国最早的都城。
到底是不是?有兴趣的话去考证一下吧。
现在庆都旧城遗址还能看得到,城墙的轮廊方位还很清楚,古砌的北门还在,城内的一口水井还在呢。有兴趣的话去寻访一下吧。
第一次搬迁: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是哪儿?就是现在的保阜路上的唐县高昌镇。
那么,庆都城怎么后来又搬到高昌镇了呢?原来,咱老祖宗为了生产生活方便,城池大部分都是建在河边。由于唐河、曲逆河水系南迁,庆都城居住不方便了,就搬到了现在的高昌镇那一带。
可是战国、秦、秦末农民战争……打仗、打仗,老是打仗。尤其是历史上有名的秦赵庆都之战,打的那叫一个惨,秦国的大将蒙骜就是在这次战争中被赵国大将庞煖一箭射死在庆都城下。
好好的一座庆都城,就这样硬生生给毁掉了。
第二次搬迁:固现村——庆都古城
汉高祖刘邦开国后,把庆都县改名为“望都县”,旧县城不能用了,就把县衙驻地搬到了高昌城南十里地、现在的固现村东北。
到隋末农民起义的时候,攻城掠地,打打杀杀,这座城又废了。城里头的百姓就陆陆续续搬到了城外的村里,因为这里曾经是庆都县的旧县城,所以这个村子后来就叫故县,时代更替,现在写成了“固现”。
现在,庆都旧城遗址已经是一片平整的耕地,路边的田埂上,还有许多带有精美花纹的红色或灰色陶片呢。
第三次搬迁——庆都城现址
唐朝初年,百废待兴,那时候的尧母陵一带叫成阳城,隶属于庆都县,朝庭便命大将刘德威于武德四年(公元年)在尧母陵西边建造新的望都城。由于战乱不息,一直到贞观八年(年)才建成搬迁。刘德威因为建城有功,被封为望都侯。
因为历代帝王朝庭的重视和不断拔款修建,到清朝更是连续3位帝王多次来望都城,望都城的规模达到历史上空前宏大:
一是把土城墙改成了砖墙,这是河北地区很少见的砖砌县城。二是城墙环城周长七百二十六丈八尺,顶宽一丈四尺,底宽二丈六尺,高二丈。设有东、南、北三个城门和南、北两个瓮城。城四周有深、宽皆为七尺的护城河。
这就是望都城的来历。
那么,为什么历代朝庭如此重视望都?都有哪些帝王来过望都呢?他们为什么来呢?
且听下回分解。
本期编辑:于兰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