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望都县组织部分县、乡、村干部赴石家庄市行唐县、井陉矿区,学习考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市委农工委副书记田立国、市农业局副调研员董大壮、相关处室(站)负责人,县领导何任道、崔胜利、王彩芬、孙丁立,县改革办、农工委、农业局相关负责同志,各乡(镇)办党委书记,新区党工委书记,相关乡(镇)长,许庄村、城内社区等10个试点村(社区)的支部书记共40余人参加活动。
考察团抵达东安太庄村民活动中心
当日上午,考察团一行首先来到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该村位于行唐县城北17.5公里处,全村共有户,人,耕地面积亩,属于贫困村。年6月,行唐县入列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该项改革在全县个行政村全面进行。
考察团一行听取东安太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用手机拍下展板内容
认真阅读展板内容
东安太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名单
在东安太庄村民活动中心,南桥镇工作人员向考察团一行简要介绍了东安太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和进展情况。据了解,该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组织人口清查,确定成员身份,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人,发证到户,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巨大变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农村可持续繁荣。
在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基础上,东安太庄村又创造性提出“1(村股份经济合作社)+5(种植、养殖、旅游、商标、扶贫)”内部运转新模式,相继成立种植、旅游、养殖专业合作社,使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内涵和外延得到延伸和拓展,激发了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座谈会现场
行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敦盾介绍该县工作经验
参观结束后召开了座谈会,行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农工委书记敦盾详细介绍了该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我县领导干部就关心的问题与对方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答疑解惑,气氛非常热烈。
观看井陉矿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传片
井陉矿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农工部长樊晨光介绍改革经验
离开东安太庄村后,考察团一行马不停蹄赶往井陉矿区。当日下午,在井陉矿区召开了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观看了井陉矿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传片,井陉矿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农工部长樊晨光介绍了井陉矿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典型经验和主要做法。
我县学习考察团与会人员认真记录
据悉,井陉矿区位于石家庄西部山区,距石家庄市区40公里,区域面积69.98公里,人口10万人,辖三个乡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农村社区30个、1.5万户、5.4万人,是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区。年,井陉矿区被石家庄市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域推进试点区。按照“全面推进、年底基本完成”的工作目标,该区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宣传培训、规范流程、督导调度四项措施,认真抓好清查人口、清产核资、量化配置股权、成立合作社四个关键环节,基本完成了农村社区改革工作。
在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井陉矿区创造性提出“五字诀”工作法。即“统”(统一安排精部署、统一学习抓培训、统一宣传造氛围),“严”(严格操作程序、严格督导检查、严明工作纪律),“活”(工作方式活、尺度把握活、股份权能活),“稳”(稳步推进、平稳过度),“规”(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运营机制、规范档案管理)。
张家井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做法
张家井社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展板
经验交流会后,考察团一行来到井陉矿区张家井社区进行实地参观,该社区面积亩,现有居民户,人口人,年集体收入60万元,年6月起至年8月底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参观期间,我县考察团与张家井社区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详细了解社区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观看张家井社区产权制度改革宣传片
我县干部正在进行交流
我县相关乡镇、村干部纷纷表示,此次考察学习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加深了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要意义和实现路径的理解。
黄建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