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号角的吹响,让燕赵大地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占先机并借势发展,成为各地加快区域发展的重大课题。以交通区位为优势的望都县,经过冷静思考、客观分析,确定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积极摸索适合望都县成功转型的新路。
上百名干部“强身健体”
加快发展,解放思想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更是关键中的关键。今年5月,县委书记朱子强在常委会上明确强调:要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共谋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还要就望都如何对接京津冀,促进转型发展提出“三个问题”:望都与先进地区比较,差距在哪里?望都转型发展如何走新路?全县各单位距既定任务目标还有多少差距,应该怎么办?同时,为开拓思路,进一步提升全县干部素质,县里先后6批次组织名机关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到江阴、鸡泽、三河、香河挂职学习。县扶贫办也先后组织多名乡、村干部到山东东阿、寿光、滕州,山西襄垣考察种植养殖项目,把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种养技术学回来。
观念一变天地宽。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全县各级干部思想活了,干劲有了,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的精神气足了。截至目前,该县在建项目24个,总投资达亿元,在谈项目31个,总投资8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仅用两个月时间,便有海绵城市及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项目、钢山杭萧钢构项目、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三个亿元以上项目对接成功。10月30日正式签约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23.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物流仓储配送、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将极大地带动该县农业特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邀请专家“传经送宝”
望都县是传统农业县,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自有优势,该县确定了“打造京津保区域性现代农业、高端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台湾产业集聚转移承载区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该县围绕“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4张特色名片,通过实施“一乡一特一高校”“一村一品一人才”,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邀请专家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李桂林是该县聘请的一名葡萄种植专家。作为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的李桂林,在望都走乡串村现场授课,为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在李老师的指导带动下,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亩,发展势头良好。目前,望都县已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等院校“结亲联姻”开展合作,在合作社、农业园区建立科研转化基地,为产业发展、企业转型奠定雄厚基础。
为了把更多的高端人才引进望都,该县要求所有县级领导和部门“一把手”、乡镇(办)党委书记,负责至少联系引进一名专家人才,每个产业至少聘请1名在行业或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为专家顾问,并承诺:对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有功人士,一律按照规定予以重奖。同时,明确专人和部门与23家大型国企央企、11家国家单位和科研院所、34家总部在北京的世界强企业、9家北京国资委下属企业对接,力争把更多更好的投资伙伴、项目和各类人才请进望都。
人才信息“一点清”
进入11月份以来的雨雪天气,对大棚菜的生长极为不利,春秋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面积发生根腐病情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王建威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主动到现场指导防治工作。王建威就是望都县“人才库”中的一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为了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学者的作用,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采集人才信息,建立“人才库”。目前已建成共计人,涵盖望都籍在外能人、重点高校毕业生信息、招商引资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在内的9个专家人才库,当各企业、农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在发展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牵线搭桥,帮助其尽快解决问题。
“用好一个人才,就能兴一方产业,惠及一方百姓。挖掘人才潜力,盘活人才资源,发挥其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助力我县协同发展。”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庞颖一语中的。
耿占军朱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