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我们
对于双流,我有将之视为第二故乡的情怀。他最早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是年。彼时的我豆蔻年华,带着对未来懵懂的期待,来到这座城市,在花月街上那所如今已经消失在岁月变迁中的学校里,待了整整四年。学校不大,门头也极为朴素,租书店与包子铺毗邻而居,结伴形成几百个学生的精神食粮与成长食粮。
彼时的双流,百废待兴,就像一块璞玉。城市很小,城区道路狭窄,两旁的建筑破败,随处可见灰头土脸的城市建设,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农田与村庄。
十多年过去了,他却仿佛从一位耄耋老者,逆生长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英俊少年郎。
由于双流国际机场的缘故,不管走哪儿哪儿,都得经过双流。然而用心深入去了解他的念头,却从未萌生过。近年来,由于创作需要,我对于古蜀与蜀汉,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听说双流有诸葛亮屯兵之地,便欣然前往。
没想到这一次的久别重逢,他会带给我那么多的惊喜。
先说黄龙溪。早前无数次去过黄龙溪古镇,但是第一次听说诸葛亮“沉鼎醒龙”的故事。
刘备称帝,是在哪里称的帝?黄龙溪锦江与鹿溪河交汇之处?因为那里两河相会,形成了一条龙的形状?所以天命所归,称帝蜀汉?
为什么黄龙溪会有一个三县衙门?是不是古时候华阳县、彭山县、仁寿县的县官大老爷,都在此衙门坐堂?光是想一想那副场景,都感觉萌萌哒,妥妥的喜剧片。
再说诸葛亮屯兵之地吧。其实那个地方早前我也去过多次,但从未知道有这么一个典故。三国鼎立,战伐不断,军师屯兵当然不止一个牧马山。可是这个地方,它还有两个更为深厚的历史传说。
它就是女几山。
何谓女几山?《山海经》有云:“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这是一个传说中的地方,网上一搜,各处都有来蹭热度想要认领的城市。唐伯虎有一幅非常著名的画《春游女几山图》,画中古松草堂,野桥曲径,美不胜收。当中还有一首诗“女几山头春雪消,路旁仙杏发柔条。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说不尽的意犹未尽。就是不知道他游的这个女几山,不是我所见到的这一座。但是《山海经》当中所说的女几山,必然就是没错了,毕竟岷山,也就那一个。
这个地方,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瞿上。
晋朝常璩的《华阳国志》中说:“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后有王曰杜宇,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在宋朝罗泌的《路史》中又有说:“蚕丛纵目,王瞿上。”
那么这是否就代表着,古蜀国的第一代统治者蚕丛氏,曾在此地建都?
但是由于都城故址没有被发掘,蚕丛王又有很多代,他们仙踪不定,许多地方都留有他们的传说,所以不敢确定瞿上城是否就是蚕丛的王都。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证明,在这片沃土上,曾有过蚕丛族的生活踪迹。
不仅如此,在扬雄的《蜀王本纪》里,有说“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也就是说,在古蜀历史上,第五代政权统治者开明王朝,曾有五代帝君,将国都定在樊乡——也就是双流了。
至于说它还是杜宇的王都这件事,其实是另有隐情。但凡了解古蜀文明的朋友大约都晓得,杜宇的王都在郫县。而在《华阳国志》当中,常璩又将瞿上城作为是杜宇王朝的陪都。于是我等后世古蜀文明的爱好者,也只好紧追前辈思路假想之,兴许瞿上真就是个杜宇的陪都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曾被命名为“樊乡”、“瞿上”、“都广之野”的地方,便是三朝古蜀王都。整个古蜀文明统共就五个王朝,为什么双流就能吸引三个王朝的国主呢?它到底有什么魅力,让古蜀先民甘愿为它停住探索的脚步?
然而那些美好的传说,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双流在过去时常被划入别的县,有时候归华阳,有时候归温江,有时候归新津……就像一个不成器的流浪汉,东家吃一口,西家吃一口。明清时候甚至有句童谣: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说的就是当时双流最穷苦。
再看今日呢?
山河依旧在,今人遥望前辈项背,大刀阔斧,在这片曾经承载着多少英雄人物恢弘伟业的土地上,建立起了新的盛世。
纵观这座城市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起起落落,落落起起,在只论胜败的江湖厮杀中,他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地。倒也是励志的。
望都瞿上,思君樊乡,古蜀先民倘若有知,大约也是倍感欣慰。
作者简介:刘采采,四川省作协会员、三星堆文化推广大使、新津政协委员。出版数十部作品。《蜀山云无月》获得第一届金熊猫网络文学奖最具影视改编价值奖。《蜀帝传奇》获得第二届掌阅文学大赛长篇小说二等奖。
长按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佳药物如何治了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