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相机拍下了美女和老人之间的这件好事

近日,一件发生在河北保定的“美女助老”事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争议。

事情是这样的……

望都县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陈卫红发了一篇图文并茂的网文,称其路过保定望都县火车站广场附近时,看到一位女子(网名“宝贝儿香香”)正救助一位骑三轮车摔倒的脑梗老人。

从职业角度出发,他拍下了全过程并配文传到了网上。

网络评论迅速增长。其中不少人质疑此事的真实性……

“时代在召唤”:“怎么就这么巧,刚好从头拍到尾?又是近景又是远景。再看老人的表情,就知道了,(这女的)想红想疯了。”

“章狗柳”:“竟然还有人赞美这女的和拍摄者……太轻信别人了吧。这明显摆拍啊!”

“回忆”:“我终于找到你了女英雄,改日必定登门拜访,哦,对了我会自带摄影器材,你准备好了吗?”

诸如此类的观点数不胜数。

对此,当事人表示很无辜和气愤:

陈卫红:我当天把这件好人好事上传……本来是想弘扬正能量,没有想到有一小部分网友还在纠缠于女子是假扶。

宝贝儿香香:这些人怎么了,我帮和我爷爷一样大的老人妨碍谁了?(网友们的论战)已经影响到了我的生活,邻居都去问我父母到底怎么回事,我也想知道我惹谁了,我不想出名更不想无辜地顶这骂名,这样让人寒心,以后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做?

图片来源:新华网摄影:陈卫红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争议并不少见。

例如……国庆期间的孙杨……

10月3日,他在杭州西湖和志愿者一起捡垃圾,结果惨遭网友围攻。“名人作秀博眼球”的论调充斥各大网站评论区。

图片来源:“今晚报”微博截图

我们先把“宝贝儿香香”、孙杨和其他类似性质事件中的男女猪脚到底有没有作秀的目的放在一边。

其实,现如今不管事件是“帮老人”还是“捡垃圾”,主角是普通人士还是公众人物,只要是“被清晰拍摄下来”的“好人好事”,就总有网友会去怀疑。

针对类似事件的典型怀疑“句式”不可谓不多:

“仔细看照片/视频,可以分析出以下几大疑点……”

“你看他们的动作就像是摆拍!”

“怎么会这么巧碰上精通拍照的记者/网友?抓拍跟摆拍一样效果?”

……

据我观察,喜欢抛出“作秀论”的网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质疑泛滥者

对有些人而言,提出质疑、和主流观点逆向而行是一种习惯,真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展示出自己别具一格的一面。

二、真相探求者

这类网友比较理性,往往只是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真实的质疑,而非刻意的“唱反调”。如果有人能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就能挽回他们的信任。

毫无疑问,一个健康的多元化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并存,对社会事件提出疑点或表达“逆耳”的观点能够促进大家的思考并帮助人们看清真相。毕竟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然而物极必反,如果碰到事情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黑,甚至“出口成脏”,不仅是对真相和当事人的不尊重,也反映了自己心态的不阳光。

咳,郭冬临同志的一段台词说的好哇:一句话的事儿!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一句话能产生一个和谐的社会。你心里阳光一点儿好不好!

不管啥事儿,在搞清楚之前我们还是以谨慎乐观的态度来看待比较好!

那么,为什么会屡屡出现网络上针对“善举”真实性的广泛质疑呢?

其实仔细想想并不难理解。

互联网世界本来就是真实与虚假的交错之地,加之以前一些官员制造摆拍的公共事件和部分网媒恶意炒作出来的热点事件频有发生,导致不少人对网络传播缺乏信任和信心。

这种信任感的缺失需要被重建。

仍以“做好人好事”为例,这种重建需要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需要广大网友和媒体在传播和评论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理性思考,也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像某小品里说的那样:不能让做好事儿的人心凉!

更何况,现实生活中“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之类令人心寒的事件至今时有发生,许多人早已不敢去相信别人。

这不,前几天山东的小金费尽周折把捡到的1千元物归原主,没想到却被失主反咬一口,称原本袋子里是6千元,小金一定拿走了5千元。

后来借助目击证人——几位街道大妈——的热情助阵,小金才摆脱麻烦。

实际上,在开头的事件中,救助老人的女子在陈卫红的文章里连名字都没有出现,谈何炒作?

后来老人的子女也迅速站出来为女子救父的行为点赞。对于“宝贝儿香香”的质疑不攻自破。

不知道之前大肆批判这位女生和陈卫红的网友们现在作何感想?不知道有没有人有勇气站出来,对他们俩很有担当地说一句对不起?

那么,如果说靠做好事作秀是可以接受的,以极端搞怪甚至危险行为来吸引







































白癜风专科的医院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zx.com/wdqs/fzqs/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