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民政部加强殡葬改革宣传的号召,在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的指导下,中国社会报社于年面向殡葬行业和社会公众开展了“我与殡葬改革”三微有奖征文活动。活动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篇“微故事”“微建议”“微图片”稿件。其中,“微故事”“微建议”合计篇,微图片13篇。
经过长达数月的评审,在确保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活动组委会共推选出“殡葬改革十佳建言者”入围名单12个,“殡葬改革十佳记录者”入围名单18个。由于“微图片”参赛作品过少且质量参差不齐,为确保每类获奖作品均达到较高水准要求,经活动组委会认真研究决定,“殡葬改革十佳微创意”获奖名单空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浙江的参赛稿件高达篇。为此,活动组委会拟授予浙江省民政厅和浙江省殡葬协会“殡葬改革建言献策组织奖”。
同时,活动组委会邀请广大读者积极参与网络投票,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供活动组委会参考评定最终的“殡葬改革十佳建言者”“殡葬改革十佳记录者”。没有当选“十佳”的入围者,将被授予“提名奖”。此外,敬请广大读者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入围作品有异议或有相关建议的,请在年5月11日18时前拨打电话(-)向活动组委会反映情况。
福寿园国际集团和湖南湘水缘长生陵园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我与殡葬改革”三微有奖征文活动
获奖入围作品网络投票
(邀您推选自己喜爱的作者及作品,截止时间:年5月11日18时)
以下为“我与殡葬改革”三微有奖征文入围作品,供投票参考↓↓↓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有奖征文入围作品(30个)
1.微建议入围作品(12个)
把生态葬激励政策由逝后奖补改为生前享有
?梁星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深化殡葬改革指明了方向。
就殡葬改革而言,生态节地的原则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把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留给子孙。
浙江省对海葬、树葬等生态葬法推行得比较早,对生态葬法的奖补政策启动得也比较早。全省89个县(市、区)中已有84个出台了对树葬、草坪葬、花坛葬、骨灰撒江(海)等生态葬法的奖励措施,其中义乌市骨灰撒散的补助标准每具达1.5万元。
然而,这些对生态殡葬的奖补政策均为逝后奖补,我建议,可以将其改成让人们生前享有。譬如,可以设定对65岁或70岁以上的人群,只要签了生前契约约定死后进行不留骨灰的生态安葬,每月补贴元;70岁到80岁的年龄段,可以将补贴标准提升至每月元或元。随着年龄的增长,补贴的额度也将逐步加大。这既是对长者的尊敬,又体现了政府的温暖,还体现了殡葬改革的人性化。最终,政府拿出的钱不多,却把绿水青山留给了子孙。
并且,生前享有政策的执行,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将起到推动作用。老人去世后,如果生前契约得以严格履行,则可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当然,违背的话也要有罚则。我们常说诚信为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信友善,诚信理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签订生前契约后,就不能违背。这很有意义,如此一来,就把敬畏生命、敬畏法律落实到具体的层面上来了;如此一来,人们对人生、对未来、对社会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从公民教育,从立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等多个角度推进生态安葬,彼此之间相互配合,而不能把它拆开来看,认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宣传部门、文明办的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统计部门、信用部门的事,殡葬改革是民政部门的事。要把殡葬改革放到更大的背景中去理解,生态安葬才能得到更好推行。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殡葬改革,才能把这件涉及民生、涉及社会、涉及每个公民个体的事情,抓紧、抓好、抓实。
(作者系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
创新殡葬改革宣传方法的建议
?郭雷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殡葬文化延续至今有精华也有糟粕。如何宣传先进的殡葬文化,使落后的殡葬文化被民众认知并最终能被舍弃,进而改变民众的殡葬习俗?只有民众在认识上有了改变,接受了先进的殡葬文化,殡葬改革工作才算真正达成。
从形式上说,可以拍摄一些宣传殡葬改革的公益短片,平时在移动传媒、网络平台上播放,清明节在殡仪馆、公墓等场所集中播放。flash动画短片表现力丰富,广受民众喜爱,可以包含很大的信息量,用浅显的话把深奥的道理讲明白,花费的时间也短,几分钟而已。一般人都有耐心看完,从而对我国的殡葬改革有个直观的了解,能引发一些思考,这样就把先进的殡葬文化传递到民众的脑子里,让其思考、认识、接受。
从内容上讲,一是要去除陋习的神秘感,二是要帮群众放下所谓不孝的思想包袱。
落后的殡葬习俗之所以还在盛行,很大原因是老百姓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都是从老一辈那里耳濡目染来的,反正大家都是这样,自己跟着做就行了。像烧纸钱这种行为就是全国范围都在做,笔者认为,可以对其追根溯源,给民众讲一讲这种习俗的历史。烧纸钱的陋习,其实是明朝一个造纸商人纸造多了卖不出去了,就想了一招,说梦里父母捎话,让其给烧纸当钱花,他第二天照做,晚上父母又托梦说他孝顺,会保佑他等等,于是以一传百,成了习俗了。
比如,可以在一部动画宣传片里讲烧纸钱的由来,然后设置这样两个画面:烧纸钱祭奠先人,烟熏火燎,先人直捂鼻子很生气;拿鲜花祭奠先人,清香扑鼻,先人闻着香气很高兴。可能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让老百姓感受到鲜花祭奠的好处,也能把所谓不孝的思想包袱放下来,进而选择鲜花祭奠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要借助网络和移动传媒平台,以老百姓喜欢的方式,把大道理以大白话的方式讲明白,打破人们思想意识中落后的殡葬观念,把先进的殡葬文化输送进来,才能转化成人们的自觉行动,有力地推动殡葬改革。
(作者单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加快建设“互联网+”殡葬管理服务模式
?戴仕海
笔者在参与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统计过程中,就一个简单的火化量统计而言,要发通知、打电话、发短信给各殡仪馆,催促统计火化死亡人员信息。工作完成后发现,统计数据与公安、卫生部门统计的死亡人口数据还有出入。在交流中得知,公安、卫生部门都有一套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统计过程便捷高效,数据真实可信。
偶然机会,感受过智能电表管理模式的便捷高效。简单地说,一个50万人口的县,传统电费抄表统计模式需要几百名工作人员,每月耗时数天,每年耗费近千万元经费,来进行电量电费统计。采取智能电表管理模式后,每年仅花费百万元左右的通信费用,就能定时将各用户用电量准确地发送至电力数据中心进行统计、计费。
殡葬管理部门能否建设“互联网+”殡葬管理服务模式?笔者简单设想,“互联网+”殡葬管理服务模式就是采取全国或全省统一的模式,建立一套殡葬管理信息系统,由县(市、区)殡葬服务机构、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登记殡葬相关信息,为殡葬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殡葬管理信息动态同步共享。殡葬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建有内务管理登记模块、死亡人口登记模块、殡葬服务登记模块、骨灰安葬登记模块、公墓服务登记模块。各模块主要登记殡葬管理服务单位信息、殡葬设施信息、死亡人口殡葬信息、殡葬管理跟踪过程信息等。通过以上信息的登记统计和日常维护,实现死亡人口数据实时共享,提升殡葬管理效能,为殡葬管理改革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并利用网络数据优势创新发展诸如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