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丁涛老师毕业于河北涿州师范学校。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她踏上了三尺讲台。二十一年如一日,她始终坚信:洒下一片爱,收获满园春!
热爱事业,收获幸福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丁老师就特别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十几年来,经历了春华秋实,桃李不言,丁老师把“育人教书”作为自己最深爱的一份事业并为之奋斗。当家长们满怀希望地把孩子送到她身边,凝聚在一个班里,他们是一个个孩子,分散到每个家,他们就是一片天,所以,丁老师时刻感觉到自己肩上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陪护着一批批孩子成长起来,丁老师感觉到了一种成就和满足;当家长们想尽办法争先恐后地选择她的班级,她感觉到了一种认可和信任。丁老师爱这个职业,因为她与孩子们在一起,共同成长,乐此不疲!
当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弃教从政,舍教经商,丁老师也曾经苦恼过;但是当面对孩子们,她就会忘掉所有的委屈、困难和诱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她一次次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守她深爱的这份事业,一定要用自己更多的成就来捍卫教师的尊严,一定要用自己更多的奉献来维护身为人师的圣洁和伟岸!
二十一年来,她坚守着,她幸福着!
热爱学生,收获感动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有爱才有教育,但是教师更需要具备科学爱学生的能力——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爱的基点——尊重。丁老师曾经对孩子们这样说:“我不走在你的前面,因为你追不上我;我不走在你的后面,因为你看不见我;我要走在你的身边,因为尊重就用爱心来陪伴!”
尊重学生,使她相信每一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所以她对每一个孩子都“颂善于公堂,归过于密室”,她善意地搀扶每一个跌倒的孩子,她倾听孩子们的意见,体会孩子们的感受,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分享孩子们的喜悦。
有一次丁老师检查学生默写文言文,发现有三四个同学抓耳挠腮,写的断断续续。丁老师走到旁边轻轻告诉他们可以对照课文抄写一遍,但是必须注明是“抄写”的。在其他同学默写期间,那几个学生在抓紧时间“学习”默写!班里因此有了一项学习规定:要求默写的内容,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默写,可以举手示意,自愿选择进行抄写。第二次默写学生基本都能过关!即使个别同学第二次仍然选择“抄写”,他也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因而下定决心努力背诵!
教师的尊重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奋进的机会和勇气!
爱的动力——点燃希望。丁老师和学生通过查阅词典,了解到“成功”的含义是:获得预期的结果。她和孩子们共同设计各自的成功目标和实现每个目标的方法途径。
丁老师引导孩子们学会做自己的“生涯规划”:一个人既要有理想,还要有梦想!理想是最低要求——“孩子你必须用毕生的努力做到”;梦想是最高要求——“孩子你要去努力争取,但实现不了,你可以用思想来引导别人沿着你的道路继续前行”。
每个学期,丁老师都结合班级管理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几个词语赠送给学生。(案例:七年级两个学期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所以赠送给他们两个词语:“慎独”和“自律”;八年级学生的阅历增加、思想出现浮躁、学业加重,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关键时刻赠送给学生几个词语:“文明”与“责任”;九年级,孩子们更加成熟,就激励他们学会“奋进”和“专注”。)她和孩子们围绕这些词语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活动,学生有了明确的行为目标与导向,综合素养获得了提升和发展。
爱的艺术——科学管理。
创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爱是手中的一捧沙,越是放得开,收获就越大。丁老师放手实行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班级模式:每学期初,孩子们民主选举班委会、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返聘挑选自己的组员,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行小组负责制,做到班级时时有人管,班级事事有人干!放手去爱,她自垂帘!
“教育三十六计”。在管理中,丁老师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她总结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三十六计”:其中一计就是“狐假虎威”——善于借势育人。
首先,借课任教师之势: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状态;
其次,借学生家长之势:通过家访、座谈、电话、校讯通等不同的联系方式,借助于家长正面影响孩子(案例:为了让孩子们抵抗网络诱惑,丁老师向学生学习网游,之后组织家长代表与孩子们共同召开主题班会——《想说爱你不容易》获得学校、家长和学生高度赞誉);
第三,借社会教育资源之势:她聘请校外教育人员、家长代表、优秀校友、成功人士等进行讲座和现身说法。
丁老师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借助一切教育力量来培养孩子们的习惯和品质。
深入心灵,联通无限。为了跨越代沟,走进学生的心里,丁老师创建了班级多种沟通方式:
常规沟通:每周都要进行常规的周记总结,进行科学的自我反思和班级反思;借助心灵日记、每周美文推荐、师生座谈等方式来互相交流;
网络沟通:丁老师创建了的网上班级日志、“三人行”班级活动空间、班级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