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襗,字鹤溪,号诚之。明朝中叶人,生于江苏武进。弘治八年()乙卯科江南省举人,九年()丙辰科进士。十一年()到十四年(),庄襗出任宝坻知县,这是他官宦生涯重要的开端。他的主要建树是:整吏治、建砖城、修县志,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庄襗初到宝坻时,“宝坻为都城赤县,素号难治”(《鹤溪庄先生行状》),“外戚中官窟穴为奸,襗悉裁以法”(钦定四库全书《江南通志·卷一百四十二·人物志·宦绩·常州府》)。庄襗“约躬训农,省徭恤患,锄强扶弱,豪右盗贼咸敛迹”(《行状》)。这就使宝坻的吏治和法治得到整顿,为他后来的作为奠定基础。
最使庄襗名垂宝坻历史的是他主持修建了宝坻的砖城墙。宝坻建县制于金大定十二年(),但是一直都只有土城,直到庄襗出任知县。自从明永乐迁都北京后,宝坻作为京师核心卫城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所以废土城筑砖城已经时不我待。如同庄襗所说:“切惟宝坻县之为邑,西拱京都,北迩边塞,东控海道,而南扼沧州,形势宛然掎角,乃捍边者良策之所当筹”(《直隶宝坻城工祭神文》)。履任后庄襗就积极开始筹划,弘治庚申()年四月,在请示顺天巡抚洪忠获得批准后,他便开始了宝坻城垣改土为砖的重大工程。除朝廷财政支持外,主要是发动民众出资,官署组织实施。县内大小官员都被分派任务,有的四处采集石料,有的组织民众烧制砖块,有的寻找工匠,研究种种方案。改土为砖的盛举得到县内民众的广泛支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城内商贾大户积极捐款,普通民众踊跃参加烧砖筑城劳务,仅仅用了一年多,就于次年夏天(辛酉孟夏,)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一座由护城河环绕的宏伟的新砖城终于改筑完毕。“何其速也”、“人皆异之”,是时人的感概。时任吏部侍郎(后为内阁枢辅)的王鏊著《宝坻新城记》,记叙谀美之余,对修城动员民众聚集资源尤为赞叹,“庄侯可谓能用其民矣”。
修城工程中,十月份起建城楼,庄襗祭神文曰:“切惟国家保障,莫大于城守,城守壮观,莫大于城楼。斯楼之建,殆必有由,文事于斯而举,武备于此而修”(《建城楼祭神文》)。次年二月,庄襗祭再神文曰:“以设险守国,古人大戒,筑城凿池,智士深谋,山甫城齐,召伯营谢,盖欲保障境土,以翼戴宗周”(《直隶宝坻城工祭神文》)。庄襗的这些祭神文稿,在当时无异于对宝坻绅民的动员报告。砖城建成,庄襗专门作记,详细介绍城墙、城楼、水关等。“是役也,凡用夫役一万三千余名,工匠四百余名,砖五百余万,石脚三千余丈,石灰三万余石,木植三千余根,瓦七万余片,生熟铁一万余斤,钉一千五百余斤,劝义民纳冠带银一千零五十两,支领工匠食米三百一十一石五斗一升,余悉措置豫备。”他还为四方城门楼做铭,如下:
四门楼铭
水有澜兮惟海斯大
观其澜兮知源之派
万壑东归朝宗有在(东观海)
薰风时兮民财以阜
薰风凯兮民愠以解
本固邦宁亿万斯哉(南迎薰)
仰我王恩天覆地载
万邦为臣倾心爱戴
寿域同跻唐虞三代(西拱恩)
王仁同天包含无外
王臣同心敌王所忾
威德同施单于欵塞(北威远)
对于新建砖城,时任左春坊(朝廷中协助东宫太子讲读笺奏的机构)左中允的宜兴籍翰林院六品侍读学士吴俨《新修宝坻城记》有全面记述:“城高二丈有六尺,厚视其高;广四尺,长一千二十八丈。城外有池,池深二丈,广倍之而加其一焉。四面各有门,门覆以楼。东之门曰海滨,其楼曰观澜;西之门之望都,其楼曰拱恩;南之门曰广川,其楼曰迎薰;北之门曰渠阳,其楼曰威远:门言其所向,而楼则因其门也。又为水关二,北曰开源,志其所入;南曰节流,志其所出也。又为角楼四,左之前曰环碧,后曰挹青;右之前曰庆丰,后曰乐治;左指其所瞰而右期其所成也。合而名之曰拱都,盖取其密迩皇都也。”此外,庄襗治理下的宝坻“分立市集,修建桥梁,伟然为京东良县”(万历己卯江苏吴兴凌迪知号稚哲所辑《万姓统谱》)。
该城建成后,以气势巍峨壮观、墙体坚固备受各方称赞,被公认为“翼翼然百城之表”、“邻近州县城池之冠”,堪称“京东各县之首”。该城经过明清两代几度修葺,耸立数百年,一直都发挥着保障城内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至关重要作用。明末李自成大顺军曾攻打宝坻城,但终因城坚固而未能打下。民众都感激地颂扬,宝坻城池最终得以保全,全靠庄襗修建砖城之功劳。直到年春,内战中宝坻县政府下令拆掉城墙、填平护河。今天宝坻城墙虽然不在了,但从史料记述中,我们还可想象当时巍峨壮观之气象,想象庄襗主持修城的魄力和情怀。
几乎在这物质建设的同时,庄襗还进行了一项重大的精神建设,即修志。宝坻建县制于金,后经蒙元,直到明初都没有县志。庄襗履任后,“夙夜殚心,求可以厘弊惠民者行之”(弘治《宝坻县志》原序)。修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辛酉修城告成,庄襗便请教谕齐济周和训导钱冕一道,“搜剔遗隐,裒辑散逸,编摩成帙”。庄襗主持修纂了第一部《宝坻县志》(弘治辛酉告成、壬戌付梓)。“首卷起沿革,迄古迹,志之本意也;中卷录敕命,纪文词,志之通例也;末卷述题咏,附杂志”。庄襗并亲自为之作序,其中说道:“志即史也,志以纪郡县之事,史以纪天下之事。定是非,别善恶,以公劝惩者,史也;考俗尚,验政治,以备采摭者,志也。史以严万世之大闲,志以表一时之公论,大闲立而僭窃不敢逾,公论明而邪议不能惑,志实有资于史也,大矣!”这部洋洋七卷木刻本,史称庄志,填补了宝坻历史上的一大空白。
庄襗是一位非常有魄力和执行力的官员,筑砖城和修县志这样大的项目,都是一年多就完成,而且质量优异,流芳百年。
在宝坻任职期间,庄襗还专门为普通民众做了不少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济渡”和“义冢”。宝坻“四水潆回”,“或河势奔腾,或河流湍急,对岸千里。”地痞歹徒乘次敲诈民众,使一般民众不堪其扰,往往徒步过河,落水身亡时有发生。庄襗“募改舶为舫者一十艘”,解决了民众船渡问题。当年宝坻时有“贫民死无葬地,父子不能相救,夫妇不能相顾,兄弟不能相济;或无棺衣,或至焚毁”。庄襗把渠阳门外一块长年被地痞歹徒占据的旧地,开为义冢。他担心“苟无文以记之,则后日之废,将复有如前日者矣!故笔之于志,昭示吾民,深惩覆辙”。
庄襗的建树,不仅仅是他恪尽职守,也是出于他对宝坻这块宝地的热爱。这从他的《题宝坻县治八景》诗作中就可略见一斑:
东寺晓钟
镕金出冶范初成,隐隐华鲸动地鸣。
百炼既精宜大扣,一团无衅有清声。
惊回客梦家千里,落遍霜华月五更。
为勒新铭枕新德,谁当洗耳日醒酲。
北潭秋月
泛泉滚滚有源头,直指回塘入海流。
万古青天常对镜,四时明月独宜秋。
水晶帘卷微风动,琥珀盘空夕照收。
歌罢濯缨清思逸,满襟凉露正飕飕。
夏雾银鲜
夏雾东头海有神,银鱼霜后贡时新。
大庖止可供多品,薄味何由等八珍。
不惜微膏终润镬,独怜瘠土重编氓。
年年数罟洿池下,一尾知偿几百缗。
晴楼障碧
天开形胜帝王都,万里青山豁壮图。
沧海东来红日近,太行西去白云孤。
三关扼险呜宵柝,九夏为霖活早枯。
一度凭栏一回首,伊谁保障答宸谟。
芦台玉沙
芦台极目际平沙,利博谁怜害亦赊。
土面刮来淋玉液,鏊头沸尽结银花。
十年预借偿逋负,尺地堪耕属势家。
安得调羹知此味,免教流殍到天涯。
石幢金顶
古人至此叹危哉,此石何年巧琢裁。
惟有铁心中贯彻,不妨风雨外颠颓。
一轮耀日黄金顶,百尺擎天白玉台。
若向中流为砥柱,狂澜万激亦东回。
秦城烟树
何代英雄事已磨,尚遗废垒枕荒坡。
几回隔陇闻樵唱,犹似当年奏凯歌。
漠漠淡烟秋色老,萧萧落木雨声多。
行人不必重回首,渭水咸阳更若何。
拱都池莲
公暇观莲豁倦怀,倦怀那更重徘徊。
青山对面只如画,流水绕栏空泼醅。
今日根株亲手植,他年花萼为谁开?
清芬不染真君子,千古濂溪独品栽。
短短四五年,庄襗在宝坻做出了一系列成绩,得到了朝廷的赏识,“(顺天)巡抚洪公(忠)累加旌奖,冢宰(礼部尚书)倪公(岳)考曰:持身廉慎,莅政严明。特疏其政绩十七条,行之天下”(《鹤溪庄公墓志铭》、《江南通志·卷一百四十二·人物志·宦绩·常州府》),被树为官吏之榜样,“远近州县想望丰采”(《万姓统谱》)。不久他就从七品知县任上,调到北京出任户部六品主事了。
近一个世纪后的万历年间,宝坻还出过另外一位杰出的知县,那就是今天还在宝坻被纪念的袁黄。袁黄初名表,字坤仪,初号学海,后改号了凡;祖籍浙江嘉兴陶庄(后并入嘉善),生于江苏吴江;隆庆四年(年)中举人,万历五年()会试因策论违主试官意而落第,十四年()中进士,十六年()来宝坻任知县。袁黄初来时,正遇上宝坻大水为患,饥荒严重,民不聊生。而该县赋役又倍于他县,积欠粮赋达万石,袁黄一方面拿出自己的俸禄为饥民偿还欠税,并采取各种措施救助灾民,组织民众修筑堤埝,抵御水灾,开垦荒地,恢复生产;另一方面上条陈请减免旧额,建议由会通河水运皇木代替车运,获朝廷允准。于是宝坻得以减免旧赋,革除运木、采石及箭手诸重役。他疏浚河道,筑堤开渠,植树垦荒、政绩斐然。他撰写了《劝农书》《水利说》,亲自督促农事,还将南方的水稻种植技术引入宝坻,宝坻民众到今天还在受益。他重修文昌阁,大力推动教育,宝坻文风由此而大盛。袁黄所著《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他还是一个十分清廉的官员,“将行,囊橐萧然,惟图书数车而已,送者皆为掩泣。”
为了纪念庄襗和袁黄这两位杰出的县官,宝坻绅民修建了一所“庄袁两公祠”,享祀余年,直到近代。
庄襗在宝坻任上是一位好父母官,在家里也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好父亲。他不仅自身“刚明有守,正直无私”,而且也这样要求子女后代,最突出就是他遗嘱中的一番话:“凡吾子若孙当思汝父汝祖创业艰难,各尽所成之力。毋听妇言以争些微之气,毋逞小忿以伤骨肉之情,毋好争讼而为吏胥之利,毋包揽钱粮而取顷覆之祸,毋恃勇斗狠而招刑宪之加。……若曰克众以成家,损人而利己,吾见悖入悖出者接迹于世,此又绝非汝父汝祖之素心,吾子若孙当刻骨以为戒也。”庄襗特别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他和历代传人的遗嘱成为了武进庄氏的家规家训。
武进庄氏源远流长,自从明中叶第五世庄襗得中进士以后,科甲蝉联,人才辈出。常州家谱馆馆长朱炳国先生曾经专门讲到“毗陵庄氏,清白世家”的历史。庄氏家族,几百年来,人才辈出,其中产生状元1名、榜眼1名、传胪1名、翰林11名、进士35名、举人82名、贡生54名,受皇帝诰敕者计人次,被誉为“中国第一科举家族”。至今仍有院士或名家学者多位。而且庄氏历代为官者众,但都是清正廉洁的好官,没有出一个贪官,主要得益于庄氏家训家规的文脉相传。武进庄氏家族荣耀绵延四五百年,与庄襗开始立下的家规家训是不可分开的。
年庄氏故事引起了中纪委高度在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复发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