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市关于推荐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相关要求,经望都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精心组织,严格筛选,在全县众多优秀申报候选人中,产生我县申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推荐人选,现将有关事迹向社会公示一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联系-。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邝秀兰,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心妈妈”,一位步入花甲之年、却永葆悲悯之心的“爱心大使”。
她,30年如一日,为人雪中送炭,为人排忧解难。多名贫困学生、30多名孤儿以及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们,始终令她牵肠挂肚……
她吝啬自己,慷慨他人。她不买新衣,不下饭店,却将艰苦创业、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全部奉献给了她一生追寻的爱心事业。
一、贫困孩子是她永远的挂牵
从17年前,直到如今,每年她都会把数万元的资助金送到山区贫困孩子的手中,每逢春节她都会捐出5万元,委托教育部门为孩子们送去新衣新帽;她以一位母亲的坚韧与慈爱,陆续资助多名贫困生求学、就业;为了奖励寒门学子,她设立5万元的“金秋助学奖学金”,使那些寒门学子不至于捧着录取通知书却迈不进大学的校门;她向县“金秋助学”公益晚会一次性捐款15万元,并与贫困学子李明晨结对帮扶,每月资助元,使孩子挣脱了贫困的束缚,得以安心学业……她做了很多,但仍未停止慈善的脚步,她与省总工会、市总工会共同发起“锦秀公益基金-助学奖学活动”,两年又捐赠善款25万元。
二、公益事业是她毕生的追寻
老无所依,是邝秀兰最不忍直视的人间悲剧。她倾心照顾智障邻居田和明30个冬夏,她几十年如一日为众多孤寡老人资助钱物。为了让县里的退休干部老有所乐,她积极搭建文化娱乐平台,资助成立夕阳红腰鼓队,被人们称作“暖心小棉袄”。
她初心不改,数十年活跃在公益事业的舞台,倾尽全力播撒大爱——为“爱尔基金会”奉献3万元,帮助3名聋儿重回有声世界;为车祸受伤学生边向洋捐款7万多元,使孩子脱离厄运的深渊;她向县“扶贫孝老基金会”捐款、为五保户、环卫工送羽绒服,把温暖在世间传递;重阳节,她为全县百岁老人送去慰问金、慰问品,使老人们喜笑颜开;在“亲民爱民·情动保定”等公益慈善活动中,她捐款超过20万元;她积极服务社会建设,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元,为望都县南康庄、柳陀村文明生态村建设购买办公设备、健身器和图书,为幼儿园和学校捐赠图书,为阜平县面盆村送去文化用品和米面油,捐款多万元对县城迎宾广场进行整体改造……
作为慈善协会会长,她多次看望并资助白血病特困孤女兰兰和特困渐冻人王长虹。她积极助力县域脱贫攻坚,仅年和年两年,就个人捐款91万元。
三、大爱接力是她不竭的源泉
她是家庭的掌舵人,也是大爱传承的领航者。她带领全家积极践行中华好家风,四代人共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她积极奔走宣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加河北省文明办“善行河北立德树人”、“善行河北德润燕赵”优秀志愿者全省巡讲活动,以饱满的热情,到承德、廊坊、张家口、保定等地多次宣讲,还为本地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开办公益讲座30余场,带动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
因她的表率,全家老少热心公益、文明和睦,被评为年度“河北省文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
她热心公益、不求回报。但她的仁爱之心,人们已然铭记。
保定市委研究室《调研呈阅》以《崇德向上的先锋扶贫济困的楷模》为题,并在《保定日报》头版重点刊登她的爱心事迹。年9月,市委书记聂瑞平批示:“这类典型属身边人身边事,可敬、可亲、可学,要大力培育、宣传、弘扬。”
她的爱心,将永远传递。
来源:望都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