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安国安国方言录音第三站西佛落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zjdy/
农耕

方言说“北跑”改造

年4月8日,安国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编宋义军、编辑杜志猛到西佛落镇录制安国市北片方言,进一步调研农耕文化形成脉络,挖掘北大跑盐碱地改造往事。

西佛落镇是域内五大镇之一,位于安国、望都、清苑、博野、定州五县(市)交界处,地域宽阔。

整体规划进工业园区的小大营村,村边是园区宽敞的大路杜志猛摄影

历史上,西佛落一带植五谷,饲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为当地之传统。据清光绪《祁州乡土志》载,民国初年,西佛落一带人均耕地近3亩,多盐碱地,粮食产量极低,农民终年以糠菜度日,当地百姓流传有“春天白茫茫,秋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百姓饿肚肠”之民谣。

年,域内开始对“北大跑”洼地进行大规模治理,疏通治理孝义河,通过刮碱、扫碱、深水洗碱、沙土压碱等方法整治盐碱地。

西伯章(小村)董占平(69岁)、王大春(54岁)、马根友(73岁)讲当年挖柴煤肥经历杜志猛摄影

年11月28日,安国县委在“北大跑”召开全县洼碱地改造誓师大会,全县8万多名民工、50台拖拉机、1万多辆大车投入改造工程。

年秋后,采取“适应与改良相结合,改良与根治相结合,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治碱方针,对“北大跑”进一步改造,域内县、社、队干部和群众一起,携带被褥、工具吃住在工地,采取每隔80米挖一条1.5米深的条田沟,修建台田、条田,动土76万立方米。

张家营村刘双全、宁喜珍夫妇讲当年改造“北跑”(张家营称“南跑”)往事

杜志猛摄影

小东佛落村赵国昌(76岁)讲当年改造“跑地”的艰辛往事杜志猛摄影

西伯章村民用方言讲述改造盐碱地往事杜志猛摄影

由于交通工具缺乏,去跑地劳动多靠步行,为节省时间,许多人自带午饭。年,县革委制定迁村实施方案,因张家营、西佛落、东佛落、西伯章、大营村落距离跑地最远的达5公里之遥,且人多、地多,动员他们向“跑地”迁民建附村。

张家营(小村)钟振英讲当年迁村经历杜志猛摄影

小大营村齐习古带领地方志工作人员一起去走访当年迁村第一户杜志猛摄影

东佛落(小村)刘增利讲小时候往返东佛落大小村读书艰难经历杜志猛摄影

西佛落(小村)乔占房(54岁)讲村民回迁大村情况杜志猛摄影

—年,每年冬闲季节,县革委组织大批干部群众在北跑大搞基本农田建设,在改造后的碱地内打机井眼。年底,“北大跑”低洼盐碱地改造成果显著,成为重要粮、棉、油、药、菜产区。年,总面积亩的盐碱地得到综合治理。年12月12日,西伯章、张家营被评为保定市农业科技推广先进村。年11月,“北跑”2.4万亩粮食作物,经保定行署专家验收组验收,平均亩产.8公斤,其中小麦.8公斤,玉米公斤。

年后,市委、市政府把西佛落列为中药材种植、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

年6月,域内在西佛落“北跑”建设工业聚集区(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年,中药产业园区入驻企业98家,工业园区激活了西佛落经济发展的活力,使“北跑”大地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西伯章村干部讲小西伯章村未来规划杜志猛摄影

西伯章村代彦君用方言讲生活故事杜志猛摄影

西伯章村代彦君(59岁,娘家、婆家均是西伯章村)用方言讲故事;张家营村刘双全(69岁)、宁喜珍(71岁,娘家、婆家均是张家营村)夫妇讲当年改造盐碱地往事杜志猛录音

策划:于盼粘

文章编辑:杜志猛

责任编辑:杨鹏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zx.com/wdxw/gaishu/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