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宝库——所药村壁画墓
所药村位于望都县城内,在其村东,京广铁路的西侧,发掘出两座汉墓,命名为一号墓和二号墓,一号墓在西,葬的是东汉宦官孙程;二号墓葬的是太原太守刘某。两墓均被盗过。发掘时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孙程墓中的壁画。
孙程,字稚卿,东汉宦官,涿郡新城(今徐水县漕河镇)人,安帝时任中黄门,给事长安宫。安帝死后,他与王康等18人谋立济阴王成功。济阴王即位,是为顺帝,封孙程郛阳侯,食邑万户,旋拜骑都尉,阳嘉元年()拜奉车都尉,是年卒,顺帝追授车骑将军印。
所药村墓壁画
年春对孙程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其墓为多室砖券壁画墓,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中室、东西耳室、东西侧室、后室及北壁小龛等部分组成。墓道至后室及北壁小龛通长20.35米,中室及东西侧室通宽14.74米。室与室相通处有短小的过道,室顶及壁面均抹有1厘米厚的石灰,各室均用方砖铺地二层,中部稍高。
在墓中发现陶鸡鸭、陶猪圈、陶楼、陶灶、陶井、龙首陶勺、涂朱陶盘、涂朱陶碗、陶缸、石棋盘等。
墓中壁画
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前室四壁、通往中室的券门两侧的壁画和通西耳室通道内南侧的朱书铭赞。其中南壁墓门东侧书“寺门卒”,面门持剑而立,头着红巾,上衣虽长,但膝上尚露宽肥的裤腿;西侧书“门亭长”,佩剑,面门拱手躬身作迎送状。西壁自南至北,上部画6人,第一人旁题有“掾”字,次为“追鼓掾”,越门依次为“门下史”、“门下贼曹”、“门下游徼”、“门下功曹”,所着衣服宽肥,袖垂及膝,下及足面,皆面北躬身而立,作朝拜状;券门左侧,门下史南侧有残损的题字;下部券门南画獐子,券门北依次画鸡、鸭各二,其中券门旁鸡之南侧有题字两行,为“鸡候夜不失其信也”。东壁自南至北,上部画11人,券门南依次为“仁恕掾”、“贼曹”,西壁人物衣饰、姿态均相同;券门北有“戒火”题字,旁有带方架的盆一,内插红花6枝;再北有“伍百”题字两处、“壁车伍百八人”题字一处,共画8人,粗眉立目,面北分上下两行相同排列,或红巾黄衣、或黑巾青衣,上衣短至膝、束腰,其中除下列3人拱手及南部上列第一人持旗外,其他6人持杖,北部3人杖高举,其余3人杖拄地;最北画“门下小史”1人,宽袍、持笏、无须,做长揖状;下部为鸟兽画,有“羊酒”、“芝草”、“鸾鸟”、“白兔游东山”、“鸳鸯”等题字。北壁券门东侧和西侧分画“主记史”和“主簿”,均端坐于四腿矮榻之上,榻前摆放三足圆砚,砚上立墨丸,另一侧有水盂。主簿手中持笔和奏牍,作记录状。主簿下画凤凰,题“凤凰”,主记史下画鸟兽已模糊不清。北券门过道东壁画题“白事吏”,作长跽白事状,“侍阁”作迎送白吏状;西壁为小史“勉□谢史”,谢者伏地跪拜,小史持笏躬身作回拜状,两壁上部画有垂钩状物;1.4米以上拱券画有流动的云气和奔驰的鸟兽,给人以动感。
前室西耳室的过道南壁下方有朱书的4段铭赞,共8句,为“嗟彼郛阳,人道闲明。素心寒渊,循礼有常。当轩汉室,天下柱梁。何意掩忽,早弃园阳。”
墓中壁画
墓中壁画用墨描绘轮廓,再以朱、青、黄三色加彩。除北券门过道券上的云纹鸟兽外,其他人物或鸟兽都有题字。壁画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生动的人物鸟兽,各种人物都表现出不同形态,生动逼真,尤其在绘画中采用渲染技法,以色彩的浓淡变化表现形体的起伏与光线的明暗,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同时,壁画所绘内容也为研究东汉官制和生活习俗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这样大比例的写真人物画像,此前很少发现,因此孙程墓壁画的出土,被视为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轰动了考古界和美术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有关人员曾到望都汉墓临摹壁画,临摹画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并出版了《望都汉墓壁画》大型画册。封面烫金书名为郭沫若题,并落款。
为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年7月列入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年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摘选自《保定地名文化》第四章《名胜古迹》主要参考文献:《河北通志稿》《保定府志》《保定市志》《保定地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