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高昌镇20村名字由来,古代唐县府衙设

特别栏目:“掌上看唐县”

节目回顾:

?“老”唐县,有多少人见过,县医院是这样的,那时的政府....

?唐县仁厚镇33村名字由来,快来看你们村是咋得名的

今日话题:唐县各村名字由来之高昌镇篇

高昌镇:驻地北高昌村,位于县城东北6.4公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游击区。年曾划归云彪县(年1月晋察冀边区以平汉路为界,路西建新望县,后为纪念三地委组织部长郗晓峰牺牲称晓峰县,6月为纪念逝世的晋察冀骑兵团团长刘云彪改称云彪县。云彪县辖望都县寺庄、黑堡、山阳及完县的下属4个区个村。年5月云彪县撤销)。年实行土地改革,年建高昌乡,年回归唐县,属第七区。

1、北高昌:古代因地处孤山脚下,得名孤邑。相传该地曾为尧母庆都所居,又名庆都邑。西汉置望都县,这里是望都县治所。北魏改属唐县,名高昌县城,后该村按方位名北高昌,民国曾名高昌镇,抗日战争结束后名北高昌。(庆都山下圣母泉,孤山是不是庆都山?真正的唐尧儿女!!!)

2、南高昌:分村后,按方位名南高昌。(分家了...)

3、东高昌:分村后,按方位名东高昌。(分家了...)

4、高昌店:南北朝时(公元年),北高昌村民于此开设店铺,兼作公人驿站,后为居民,得名高昌店。(这几个高昌村看来都是北高昌村民的一支小队伍,不过这是小队伍有一定的经商头脑啊!)

5、高昌屯:清顺治七年(公元年)东高昌部分居民迁此定居,形成屯落,得名高昌屯。(

你是东高昌分出来的,那你和北高昌是个啥关系呢?)

6、高昌庄:清顺治七年(公元年)北高昌几户居民为种地方便,迁此定居,得名高昌庄。(奔庄稼来的,这绝对是几户踏踏实实的老庄稼主儿!)

7、贾庄:元至正二十年(公元年),贾姓二户迁此定庄,以姓氏得名贾庄。(敢问二位贾大哥,从何处而来?)

8、庄头:此地原为淑闾大户田庄,北宋末年,几户佃户迁此定居,得名庄头。(佃户是旧时租地主地的农民,这是自立门户当起了地主爷啊!)

9、淑闾(shouli):秦代建村。秦末楚、汉相争,此地北边峪山岭上,东寨是刘邦兵,西寨是项羽兵,两军争战,百姓罹难。战乱后,此地居民满25家,正好一闾,居民性情贤淑,相处和好,村名为淑闾。(手里,手里,这也差太多了吧...25家为一闾,同学们,知识点啊!)

10、南放水:隋大业六年(公元年)建村,因此地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居民挖河放水正处出水口,得名放水,该村处南故名南放水。(这名起的没毛病,不用说,北放水也是喽!)

11、北放水:隋大业六年(公元年)建村,村名来历同南放水。因该村处北名北放水。(我怎么说的!)

12、马兴庄:明弘治十三年(公元年),大马庄村马姓几家迁此立庄,以盼兴旺之意取名马兴庄。(为啥不叫马旺庄啊?低调奢华有内涵!)

13、南固城:相传是尧为唐侯时的治所,春秋时代称阳或阳邑,战国时代称唐或唐邑,西汉高帝初置唐县,此地为唐县治所。西晋唐县治所迁今址,此地称故城,后演变成固城。清代分为两村,该村居南得名南固城。(治所:古指地方政府驻地。原来唐县古代府衙是这里!)

14、北固城:建村同南固城,清代分村时该村居北,得名北固城。(又是一个分家的孩子!)

15、东山阳:明洪武三年(公元年)建村,原按地貌取名山羊,后因此地有卧虎山,讳犯虎之意,更名为山阳。四个同名村中,该村居东而名东山阳。

16、北山阳:建村同东山阳,四同名村中,该村居北得名。

17、西山阳:建村同东山阳,四同名村中,该村居西得名。

18、中山阳:建村同东山阳,四同名村中,该村居中得名。

(相亲相爱的四兄弟,不过为啥没有南山阳?)

19、山阳庄:清嘉庆六年(公元年)大水,东山阳受灾,部分村民迁此立庄,得名山阳庄。(你为啥不叫南山阳啊?正好山阳五兄弟!)

20、峪山庄:清嘉庆六年(公元年)大水,山阳、固城、显口受灾,部分居民迁此立庄,因地处峪山脚下,得名峪山庄。(又是一群灾后重建家园的唐县好汉!)

有么有很涨知识???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大家一起互动交流!

明日爆料:

“唐县各村名字由来之都亭乡篇”

扫码订阅

新唐县新发现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故事

听唐县的老故事你会爱上这座城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duzx.com/wdqs/fzqs/5117.html